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叠音人名的考察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7 09:35

  本文选题:叠音字 切入点:人名 出处:《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统计及定量分析法,从叠音人名的比例、用字构成情况等方面对六个单位的叠音人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文章认为,叠音人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定的社群性、显著的性别性三个明显特点。
[Abstract]:This paper, by means of 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use of duplicative names in six unit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roportion of duplicated name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characters. Reduplicative names have thre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epoch, community and sex.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09-10D95)的资助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于思湘;;当代大学生姓名用字及语用特征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苏培成;谈人名中的异体字[J];语文建设;2001年05期

3 屠国平;;宁波市外来人口语言生活状况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1期

4 林华东;陈燕玲;;泉州地区三峡移民语言生活状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春;;校园bbs语言概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周春艳;;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张艺;;论言语社区的内部同一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聂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刘洋;;顺应论下的大学生校园用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孙启夏;;潜显理论和人文性理论下的“副+名”现象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7 田莉;蒋琴;;中学生对英语教师语码转换的语言态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8 徐红红;;浅谈网络语言的语言规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岳秀文;;“教师口语”课程应当实施分类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王运祥;语用失误与教学调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虹;;警察语言的词汇特点研究[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韦美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普通话能力、行为和态度及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春卉;;从社会发展变迁看话语潜义显化的制约因素[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7 陈星;;网络语言:发展中彰显无限魅力[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欣;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绰号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刘洋;中俄姓名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颜为之;毛泽东政论文语言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小波;政论文英译:顺应论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姜宏楠;肇源话平翘舌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连朝霞;“老”=“old”?-“老”字的标记性及其中英文社会认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雷难;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实证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杜红梅;《新安晚报》语病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丁慧琴;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谱;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2 何泽仪;彭婷;;入湘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玉德;彭桂芳;;三峡移民心态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谭平;彭豪祥;张国兵;;湖北三峡移民社会适应性的调查及其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李振中;肖素英;;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语音特点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杨丽忠,李书文,齐援朝;人名的语言学研究[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孙峰;袁国映;李鹏展;;外来人口管理社会化的新探索——以浙江省宁波市余姚阳明街道为例[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8 余克强;汉人姓名的词汇特点[J];三明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9 蒋冰冰;;双语与语言和谐——来自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J];修辞学习;2006年06期

10 谭汝为;名字的音韵美[J];语文建设;200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华东;[N];光明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敏;;俄语称呼语的变迁[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2 张宁;从中英人名看文化差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谢亚军;肖永贺;;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名的语义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谭桂声;;人名用典略说[J];汉字文化;2009年02期

5 袁丁;;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选注(六)[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6 齐俊;;汉英人名的命名方式及其文化内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7 叶德书;;古代土家人名训释[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冯志英;宋兴晟;;当代汉族人名的语音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顾英利;;外国科学家人名汉译差错例析[J];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06期

10 吴映辉;;古人的名和字[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朱春敬;;原拼形照写 汉读法读音[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王葆华;;构式语义的经验基础——兼谈身体化的经验对语言形式表达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赵明明;洪宇;姚建民;朱巧明;;基于音译和网络的命名实体翻译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魏励;;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几点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李佐孭;;上古o"姙的“也”和句子分析[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7 陈丛耘;;谈数词店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饶冰;;浅析监察文书的语言特点及思维方式[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舒;藏族人名汉字音译将有规可循[N];西部时报;2010年

2 郭翰超;统计分析报告写作误区及几点体会[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中国地名拼写要按国家标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旅加学者 陶短房;“姓前名后”的规范也要讲究个规范[N];东方早报;2010年

5 沈锡伦;说“虎”[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6 陈潇;云南47%少数民族不通汉语 双语教学任重道远[N];中国民族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靳晓燕;该用中文的地方一定用中文[N];光明日报;2010年

8 张书岩;简化字的两个标准[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9 驻京记者 王乐;“楼脆脆”“躲猫猫”成年度热词[N];文汇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吴m#麓 谭娜;网络冲击汉语规范[N];北京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玲;古t轿淖旨韀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晓燕;汉语动物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塔娜;锡埒图·固什译《米拉日巴传》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薛朝凤;法制新闻话语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祁从舵;《祖堂集》框架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正仪;越南人名考察与翻译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毅;维吾尔人名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亮;指人名名并列句法语义生成动因多维探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2年

4 谭煜辉;基于统计的维文—汉文人名音译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5 白显凤;战国楚简人名异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图雅;科尔沁蒙古族人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池美兰;人名用汉字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刘文娟;柳市镇地区人名特点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萨楚日;鄂尔多斯蒙古族人名变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洪源;延边朝鲜族高中理科双语教学的探究[D];延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8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78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1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