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关中方言“瓢虫”名称释疑

发布时间:2018-03-09 00:13

  本文选题:关中方言 切入点:瓢虫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关中方言不同地点"瓢虫"名称有差异,"放羊娃"名称中"放"与"羊娃"的关系较松散,从词源上看"放"本作"胖"讲,"胖"读[fɑ酅]可能是历史上关中方言江韵唇音字读唇齿化声母在词汇中的保留。"胖羊娃"写做"放羊娃"应是语音发展后受到俗词源影响的结果。"燕娃虫"实为"艳娃虫","妈妈羊"可能系"娃娃羊"音变而来。
[Abstract]:In Guanzhong dialect, the name of "ladybug"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t" and "sheep baby" in the name of "sheep baby" is looser. From the etymological point of view, "put" the original work "fat", "fat" reading [f] may be the history of the Guanzhong dialect Jiangyun lip-phonetic pronunciation of lip-toothed consonants in the vocabulary. The "fat sheep" written as "the sheep" should be the phonetic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The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vulgar etymology. "Yan WA bug" is actually "Yan WA bug", "mother sheep" may be "doll sheep" sound chang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YY002) 香港政府资助局项目(440808)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史艳锋;;陕西方言中“七星瓢虫”的称谓[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张维佳;从关中方言看中古轻唇音产生的语音机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邢向东;;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平山久雄;;敦煌《毛诗音》反切中的“开合一致原则”及其在韵母拟音上的应用[J];中国语文;2010年03期

5 张世禄;杨剑桥;;汉语轻重唇音的分化问题[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合林;;五、七言诗体与汉乐府之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彭建国;湘语果摄字的历史层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储泰松;唐五代关中诗人律诗失律现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余忠;;论“将”的变调构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5 何渊;李蓉;;西周金文联绵词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杨静;;安康方言名词的重叠式[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杨静;;安康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式[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史艳锋;;陕西方言中“七星瓢虫”的称谓[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曹强;王玉鼎;;古疑影母在海原方言中的演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韩荣蓉;;从语言学视角考释古人对思维器官的认定[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进安;;《韵学集成》与《古今韵会举要》的关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伟;;布依族族名与人名[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蔡根祥;;《上博(四)》逸诗《多新》再论[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张竹梅;;西夏语第九类声母音值拟测之我见[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5 于昕;;苏辙《诗集传》文字校勘举例九则[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黑维强;;晋语与唐五代西北方言亲缘关系词汇例举[A];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薄音湖;;关于察哈尔史的若干问题[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孙伯君;宋元史籍中的女真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10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艳华;《四声通解》今俗音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高天霞;顾炎武《音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琳;《说文解字》大徐注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石启武;中古方书整理中误校误注之语文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林海鹰;《太平御览》引《释名》校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于丽萍;《尔雅义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8 喻华;《释名》释语复音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昊;《焦氏易林》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宝华;加强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J];方言;1999年01期

2 张振兴;闽语及其周边方言[J];方言;2000年01期

3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J];方言;2003年01期

4 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称[J];方言;2003年04期

5 孙立新;陕南方言略说[J];方言;1998年02期

6 张振兴;;闽语特征词举例[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7 邢向东;晋语圪头词流变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8 邢向东;论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历时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邢向东;;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J];语文研究;198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佐藤孝,,杨春霖;关中方言漫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张维佳;关中方言果摄读音的分化及历史层次[J];方言;2002年03期

3 王玉鼎;试论关中方言语音变化的类型[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4 张巍;关中方言中的词根与词缀同义的ABB式派生形容词[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孙立新;关中方言的特征词[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师玉梅;关溪莹;;小议合口呼韵母对声母的触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05期

7 孙立新;关中方言略说[J];方言;1997年02期

8 郭芹纳;关中方言

本文编号:1586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86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a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