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中国音韵学暨黄典诚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8-03-11 16:54

  本文选题:汉语音韵学 切入点:学术思想 出处:《古汉语研究》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由厦门大学中文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主办,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协办的中国音韵学暨黄典诚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8月23日至25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此次学术研讨会同时也是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和汉语音韵学第十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爱沙尼亚学者共150人与会。大会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李无未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李如龙、叶宝奎教授介绍了黄典诚先生
[Abstract]: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Xiamen University and the Chinese Phonology Research Associ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phonology and Huang Diancheng's academic thought was held at Xiamen university from August 23rd 2012 to 25th. The seminar was also held by the Chinese phonology research association 10th. The 7th Annual academic Conference and 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phonology. From the mainland of China,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s well as Japan, Korea, Malaysia, Germany and Estonia, attended the meeting with 150 participants. Professor Li Wuwei,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presided over the opening ceremony. Professor Li Rulong and Professor Ye Baokui introduced Mr. Huang Diancheng.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2 李斐 ,毛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八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汕头召开[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3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J];古汉语研究;2002年04期

4 唐作藩;杨耐思;;罗常培先生在汉语音韵学上的贡献[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年02期

5 江莎;;滋兰九畹,树蕙百亩——严学[壬跛枷爰俺删褪銎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6 鲁国尧;要无愧于我们的时代——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八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7 杨耐思;唐作藩;;罗常培先生在汉语音韵学上的杰出贡献[J];中国语文;2009年04期

8 鲁国尧;“多元”“争鸣”“创新”的音韵学 “Polaristic”,“Contentious” and“Creative” Phonology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11届学术讨论会暨 汉语音韵学第6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J];古汉语研究;2000年04期

9 ;中国音韵学第十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J];古汉语研究;1998年04期

10 冯蒸;;汉语音韵学必读与必备书目述要[J];汉字文化;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礼权;;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思想的演进[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夏中华;;王希杰学术思想研究略说[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庆君;谭琳;向琼;;推陈创新语坛典范 博大精深三一特色——《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及王希杰学术思想座谈纪要[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学勤;;论郭沫若同志的《商周古文字类纂》[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5 杨昆;;宋代文化对汉字发展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钟玖英;;后记(二)[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思益;;序[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进安;;论韵书编纂中的“助纽”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徐波;宗成庆;;前言[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韩小忙;;《文海宝韵》丙种本内容辑校[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瑛瑞;中国筹建8个汉语国际推广基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记者 李瑞英;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学术成果被整理出10部文集[N];光明日报;2009年

3 记者 高建进;福建推动海外华文教育走向规范化优质化[N];光明日报;2006年

4 林建杨、郭春菊;他俩百年好合,中国汉语搭桥[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本报记者 年月;进了厦大门 学说闽南话[N];厦门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宋智明;方言专家细说闽南话的“前世今生”[N];厦门日报;2006年

7 江蓝生;学术的根子是爱国[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逸天;浅谈赵元任的语言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朱亚圣;《闽南方言大词典》出版[N];闽南日报;2007年

10 ;学界耆宿晚年学术大著问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龙奎;《洪武正韵》及相关韵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马德强;重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邹德文;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于建松;早期韵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张亚蓉;《说文解字》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媛;论周秉钧先生的学术生涯及成就[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许良越;当代音系理论在汉语音韵研究中的应用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3 渠佳敏;上古汉语声调研究述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巍;《拙庵韵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冯丰钜;汉泰语音义近似词的分析比较[D];厦门大学;2008年

6 张小艳;湖北省洪湖方言语音特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丰钜(Mr. Udom Tongcumpdung);汉泰语音义近似词的分析比较[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耀东;《毛诗古音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Lisayoshi Kusnomo;语言对价值观及行为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林玉芝;《韵学集成》与《集韵》、《五音集韵》关系考证[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9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99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c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