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研究——多学科概论》介评
本文选题:话语理解 切入点:社会文化 出处:《现代外语》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Teun A. van Dijk (ed.). 2011. 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London: Sage.xvii+414 pp. ISBN:978-1-84860-648-7 / ISBN:978-84860-649-4 (pbk).话语研究本着不同的目的、借助不同的方法, 探索各种社会文化场合和社群的语言使用,研究语言与相关语境的关系,近十几年来形成了多学科、多视角的交叉、融合和整合的态势,涉及到语言学
[Abstract]:Discourse study: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London: Sage.xvii 414 pp. ISBN:978-1-84860-648-7 / ISBN:978-84860-649-4 Pbk.Discourses Research explores the use of language in various sociocultural contexts and communities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relevant contexts with different aims and methods. In the last decade or so, there has been a multi-disciplinary, multi-perspective intersection,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ion, involving linguistic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香港回归后的政治话语及其建构模式研究”(编号:10CYY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2009JJD740006)资助课题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玲;;试析话语理解中图式和共现词项的作用[J];民族论坛;2007年07期
2 李桂真;;从体验哲学语用观的角度分析幽默言辞的理解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江结宝;;话语隐性意图的理解规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3期
4 余玉萍;王海燕;;论认知语境对话语理解的制约作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曾容;;浅论认知语境与修辞教学——之话语理解[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刘兰;刘彬;;合作原则的违反与话语理解[J];才智;2008年15期
7 彭小妹;;论话语理解中的语义空位[J];考试周刊;2009年11期
8 黄玉明;;分析认知语境对交际话语的理解[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申智奇;;论语用推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10 刘玉屏;;语境提示理论与对外汉语语用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龚彦如;李竹;冯志伟;;英——汉计算语言学术语数据库[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龚彦如;李竹;冯志伟;;英——汉计算语言学术语数据库[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张锁通;;论广告语言与社会文化[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谭慧敏;左飚;;词汇语义、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由同志的词义演变调查所引发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谭慧敏;左飚;;词汇语义、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由同志的词义演变调查所引发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谭慧敏;左飚;;词汇语义、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由同志的词义演变调查所引发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谭慧敏;左飚;;词汇语义、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由同志的词义演变调查所引发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谭慧敏;左飚;;词汇语义、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由同志的词义演变调查所引发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俞士汶;王治敏;朱学锋;;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理解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慕军 首都师范大学;治文摘通病应从题目下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谁在为新词酷语的流布推波助澜[N];北京日报;2007年
3 杨立英;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张桃;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石锐;建立健全国家民族语言数据库[N];人民政协报;2006年
6 市政府副市长、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 刘励;增强规范意识,形成良好氛围[N];泰州日报;2006年
7 李阳;民俗语言学:在发展与探索中前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宗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语言学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李国华;由“零风险”“零距离”“零增长”说开去[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记者 王中宙;全国第二届蒙古语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内师大召开[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韩戈玲;语用标记语:双边最佳交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徐小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由丽萍;构建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8 孙海沙;当下中国文化期刊的符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话语理解的功能顺应策略[D];海南大学;2010年
2 关凤;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功能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曲菁菁;语境与话语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程鸣;来华留学生情境话语的习得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琳;流行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慧;管窥“新新人类”网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辉;论图式在话语理解中的功能[D];河北大学;2005年
8 李倩梅;话语标记语的顺应—关联阐释[D];广西大学;2005年
9 江景;从关联理论看交际中的语用失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霞;动态语境的构成及其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解释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00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0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