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认知语用研究
本文选题:隐喻 切入点:认知语用学 出处:《文教资料》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在人类的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认知语用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语用学对隐喻的研究,尤其是格赖斯和塞尔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关联理论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观则弥补了早期理论分析隐喻成因的不足。当今隐喻学者及语用学家的研究成果对隐喻语用功能的具体分类和描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Abstract]:Metaphor exists not only in language, but also in thought and behavio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cognition and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In particular, the studies of Grice and Searle are of great value, while the pragmatic reasoning and metaphorical view in the model of relevance theory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early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metaphor. The curr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etaphorists and pragmatic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metaphorical pragmatic function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娟娟;白丽梅;;论关联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1期
2 宫英瑞;;隐喻的语用学阐释——评塞尔的隐喻理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傅文萍;;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口语中隐喻的语用功能[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4 陈向荣;;隐喻语用功能探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张辉,蔡辉;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匡方涛,文旭;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7 赵蓉;隐喻阐释的两种新视角及其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束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媛;;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19期
2 戴玉霞;韩旭;;隐喻的语用解读[J];现代交际;2016年04期
3 胡婷婷;;隐喻的认知语用研究[J];文教资料;2016年03期
4 邓麦茵;;《牡丹亭》中的认知转喻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5 曹燕黎;;转喻研究的学科路径、方法及其融合趋势[J];现代外语;2015年02期
6 陈新仁;;语言隐喻的来源与理解——Deirdre Wilson与Raymond Gibbs的对话评议[J];当代语言学;2015年02期
7 彭玉海;王洪明;;动词隐喻的隐性语义错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8 黄理漓;;浅谈关联论下的隐喻阐释[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01期
9 范振强;;关联理论视域下的显义和隐义研究:问题与展望[J];外语教学;2015年01期
10 韩红梅;;隐喻理论在高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张辉,蔡辉;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张辉,孙明智;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3期
4 张辉,周平;转喻与语用推理图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冉永平;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J];现代外语;2002年01期
6 汪少华,郑守疆;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汪少华;隐喻推理机制的认知性透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0期
8 李海辉;隐喻的关联性解释[J];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9 彭文钊;隐喻──认知与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依琴;《认知语用学概论》的若干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2 黄星;;隐语研究的认知语用学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2期
3 胡璇;;从关联理论到“广义认知语用学”——近20年国内认知语用学研究回顾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3年03期
4 冯智文;杨旭;;21世纪国内认知语用学研究述评[J];学术探索;2013年11期
5 樊玲;周流溪;;《认知语用学:交际的心智加工》述介[J];外语教学;2014年01期
6 冉永平;认知语用学探微[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7 匡方涛,文旭;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8 那剑;赵成平;;反语语用机制再考察——传统语用学与认知语用学对反语语用机制考察对比浅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俞东明;曲政;;原型理论与认知语用学说略[J];中国外语;2006年05期
10 徐盛桓;;认知语用学研究论纲[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炳章;交际博弈论[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庆;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反讽话语理解[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洁羽;矛盾型谜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潘琳琳;新奇隐喻理解机制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陈响雨;商务话语误解的认知语用学分析[D];安徽大学;2013年
5 钱红英;[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蒋舒娟;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看政治采访中的闪避回答[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陶陶;认知语用学新观:基于ICM~+的CP与RT修补方案[D];四川外语学院;2009年
8 钱亚旭;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政治性会晤中的闪避回答[D];山西大学;2006年
9 周媛媛;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分析语境对广告语篇的影响[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10 林飞;预设投射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7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1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