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获济小片方言的声调格局和入声演化
本文选题:博爱方言 切入点:声调格局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以声调格局理论与传统方言学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焦作地区获济小片方言,其平调较少、曲拱调占优势,曲拱调中以降调和曲折调占优,曲折调中凸调多于凹调;武陟方言的入声发生了长化,而沁阳、博爱方言的入声还是短促调;在入声调上,三地方言的演化速度虽各有不同,但整体上都表现出全浊最先,次浊次之,清入最后的声消失次序。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one pattern theory and traditional dialectolog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Jiaozuo district's Huji Xiaobian dialect, its flat tone is less, the curved arch tone is dominant, the descending and zigzag tone is dominant in the curved arch tune, and the zigzag tone is more than the concave one. The accents of Wuzhi dialect have been lengthened, while those of Qinyang and Boai dialects are still short. Although the evolution rates of the three dialects are different, they all show that the whole dialect is the first to be turbid first, and the second to the second. Clear into the last sound disappearing order.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SH038)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1149)
【分类号】:H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2 石锋;;吴江方言声调格局的分析[J];方言;1992年03期
3 沈明;;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年04期
4 石锋;冉启斌;王萍;;论语音格局[J];南开语言学刊;2010年01期
5 孙玉卿;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情况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沈明;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J];语文研究;2005年04期
7 朱晓农;焦磊;严至诚;洪英;;入声演化三途[J];中国语文;2008年04期
8 朱晓农;;降调的种类[J];语言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邓凤灵;;河南商水话中的时间频率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柯西钢;白河方言声调略说[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5 史艳锋;;孟州方言中的入声[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周政;;陕南方言的标准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吕延;;怀宁方言的归属[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刘丞;;试论空间位移事件的表达——以安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霍文艳;;安阳方言语音系统的初步调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世方;;也谈北京官话区的范围[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滢;曹文;;大连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夏全胜;高娟;石锋;;中国学生法语元音习得中的“反弹”现象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司徒欢;;中国学生英语元音发音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张章;贾珈;蔡莲红;吴志勇;;汉语音高模式及参数化描述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贝先明;;广州话单字调的音高和时长[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陈曦丹;;普通话阴平和上声的听感分界[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红云;韵母构音运动声学特征分析及治疗策略的制定[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屠金梅;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_g;基于超声波检测的汉语普通话基础元音发音的舌体运动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静;山西大同方言的实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鲍士雪;淮南方言形容词词缀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仝秋红;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金发;《马氏等音》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董业明;枣庄方言实词构词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斌;张掖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韩瑜;渭南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建华;子洲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中易;;论“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论之九[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3 熊正辉;南昌方言的声调及其演变[J];方言;1979年04期
4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5 侯精一;;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6 翟英谊;山西娄烦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89年01期
7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年04期
8 贺巍;;晋语舒声促化的类别[J];方言;1996年01期
9 沈明;山西晋语古清平字的演变[J];方言;1999年04期
10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建校;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孙雪;国际音标符号系统之元音声学特征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斌;长治市城东桃园村方言点声调格局的实验报告[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2 石锋;;吴江方言声调格局的分析[J];方言;1992年03期
3 马均;;丹阳方言声调格局的实验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07期
4 殷学侃;;漳州话声调格局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钟佩玲;;衡阳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王宇枫;;集宁方言声调格局的调查与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1期
7 李晓玲;;闽南永春方言声调格局实验分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邢五洲;;巢湖方言声调实验研究[J];文教资料;2007年15期
9 冯青青;;哈尔滨方言声调格局的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仝秋红;;博爱方言的代词[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焦立为;;三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2 贝先明;;广州话单字调的音高和时长[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屈梅娟;;东平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刘艺;;香港粤语声调的分组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胡伟;;遵义话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声学实验[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逆平;益阳和岳阳市区方言单音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静;衡阳和湘潭市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户新婴;河南长葛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仝秋红;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良颖;巴基斯坦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慈映;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3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7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