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重叠式的语义认知模式
本文选题:量词重叠 切入点:象似性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量词重叠式CC(C代表量词)所对应的语义认知模式问题。通过与数量词重叠式"一CC"及"一C一C"的对比分析,提出以下主张:相对于表现统合型认知的"一CC",CC带有离散型认知的特点,但与表现典型离散型认知的"一C一C"又有不同。由于CC在认知速度上快于"一C一C",本文将其认知模式称为"快速离散型认知"。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emantic cognitive model corresponding to the reduplication of quantifiers (CC(C),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quantifier reduplication "-CC" and "C-C".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compared with "-CC" which expresses integrative cognition, "CC"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rete cognition. However, it is different from "-C-C" which shows typical discrete cognition. Because CC is faster than "-C-C" in cognitive speed, this paper calls its cognitive model "Fast discrete Cognition".
【作者单位】: 日本立命馆大学语言教育中心;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雪梅;“个个”、“每个”和“一个(一)个”的语法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2 杨凯荣;;“量词重叠+(都)+VP”的句式语义及其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纯梅;;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张雪平;;“非现实”研究现状及问题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胡彩敏;;含数量结构比较项的“比”字句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赖先刚;;量词的数量语义特征与语法功能[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彭媛;;汉语量词的语义演变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吴慧颖;;“人人”与“每个人”充当宾语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年09期
7 赖先刚;;量词是体词吗?——量词的数量语义特征与语法功能[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全湘燕;;模糊性在现代汉语数量表达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杨凯荣;;“量词重叠+(都)+VP”的句式语义及其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10 熊应标;康健;;量词重叠研究综述[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春芳;湖南涟源杨家滩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吕红梅;现代汉语量词“个”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颖;“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过国娇;《红楼梦》(前80回)量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田琳;现代汉语物量词重叠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4 李文富;“把+NP+都+VP”结构与“都”的语法化及语义指向特点[D];清华大学;2005年
5 阮春面;现代汉语和越南语数量短语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彤;现代汉语临时量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全湘燕;数量范畴及其表现形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肖蓉;汉语量词“个”和日语量词“つ”、“P”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江玉莲;韩国学生汉语量词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成海燕;周遍性成分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分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雪梅;“个个”、“每个”和“一个(一)个”的语法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2 石毓智;试论汉语的句法重叠[J];语言研究;1996年02期
3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书武;《隐喻与象似性》简介[J];当代语言学;1995年03期
2 张U,
本文编号:1680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8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