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家里的“竹夫人”——论中西语言学接轨的另一条路径兼谈文章学
本文选题:语言学 切入点:文章学 出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王力先生70多年前曾借"竹夫人"之喻,指出中西语言研究"接轨"的两条路子:一条是由外到中,证明别人有的我们也有;另一条是由中到外,寻找中文与外文的相异之处。前一条路的弊病是容易"把竹夫人误认为字纸篓",而后一条路的难处在于"别人家里没有的东西,我们家里不见得没有"。在当今的学术态势下,真正以平等态度对待中国和西方,致力于寻找、发掘自身的学术资源和传统,即致力于寻找"我们家里竹夫人的存在",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前提下重新考察中国久被忽略的一只"竹夫人"——文章学,极富学术意义。
[Abstract]:More than 70 years ago, using the metaphor of "Mrs. Zhu", Mr. Wang Li pointed out two ways to "connect"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research: one is from outside to the middle, proving that others have them, and the other is from the middle to the outside. Look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former path is that it is easy to "mistake Mrs. Zhu for the wastebasket", while the difficulty of the latter way is that "what others do not have in our home, we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it." in today's academic situation, Truly treat China and the West on an equal footing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finding and discovering their own academic resources and traditions. That is to sa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focus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bamboo lady in our family". On this premise, it is of great academic significance to re-examine a "bamboo lady", a long-neglected "bamboo lady", which has been neglected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通锵;;“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兼评汉语研究中的“印欧语的眼光”[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3期
2 潘文国;;英汉语篇对比与中国的文章之学[J];外语教学;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戴俊霞;“字”与外来概念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加晓昕;;以“人”为本,文字与文化的合二为一——探析汉字中与人有关的若干文字的文化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李锦;;《三国志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林桦;;《搜神记》时间副词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杨帆;;“字本位”理论下的离合词研究——读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黄爱妮;;关于“来着”的几点语用认知上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月琴;;中国古代识字教材的比较——杂字与“三百千”的不同之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邹晓辉;;优化“语义信息处理”的新方法与实施例——从“一词泛读”到“释义字组”再到“一字精读”[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徐玉敏;;谈谈对外汉语学习词典词义选配问题[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前瑞;;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申东月;;汉韩音节对比及汉语语音教学[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9 顾月琴;;明清时期民间识字教材——杂字[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梁忠东;;玉林话“把”字句表达式的特点分析[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2期
3 张伯伟;佛经科判与初唐文学理论[J];文学遗产;2004年01期
4 傅勇林;文脉、意脉与语篇阐释——Halliday与刘熙载篇章理论之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5 徐通锵;叶蜚声;;历史比较法和《切韵》音系的研究[J];语文研究;1980年01期
6 徐通锵;叶蜚声;;内部拟测方法和汉语上古音系的研究[J];语文研究;1981年01期
7 孙景涛;;美恶同辞质疑[J];语文研究;1986年01期
8 王宁;;汉字的优化与简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9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10 王前,刘庚祥;从中医取“象”看中国传统抽象思维[J];哲学研究;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雄语言学论学集》出版[J];语文研究;2011年03期
2 巴布豆;;优质偶像王力宏[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5年10期
3 ;王力宏 打造新版图[J];男生女生(银版);2006年05期
4 林虹;;语言与性别差异初探[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5 ;河北省语言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市举行[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6 顺子;;“优质偶像”王力宏[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8年06期
7 李巍;;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之我见[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9期
8 尹少君;邹长虹;;南非语言政策概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9 潘杨;;试论电影艺术语言特征[J];华章;2011年23期
10 张婷婷;;言语幽默的语用功能阐释[J];才智;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爱聪;;语言学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曹剑芬;;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张龙禄;;加强能力素质教育 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尝试开设《医疗语言学》选修课程的6年实践[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高扩昌;任桂婷;;“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的美学特质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陈东有;;江西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总结讲话(代跋)[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语言理论的新发展——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何训;郭中逵;;物理学语言的本体论转向[A];第十六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后记[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杨炼;;因为“深”,,于是“新”——中日诗人对话的启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10 于华东;;试论编辑学与语言学的相互关系[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作藩;语言学一代宗师——王力[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陈洁;特等奖“照例”空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关海山 王丽s
本文编号:1681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8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