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体领先”的理论联想
本文选题:语体领先 切入点:语体发生学 出处:《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语体领先"说,最早由澳门学者程祥徽教授提出,该说发表近二十年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学科的发展印证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程氏的论述中,引发出诸多理论联想:语体领先的哲学阐释;语体视野下的语用学;汉语语言学的语体转向;语体领先与语文教育。
[Abstract]:The theory of "leading in style"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Professor Cheng Xianghui, a Macao scholar.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heory, both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disciplines confirm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thought. From Cheng's exposition, there are many theoretical associations: the leading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stylistics, pragma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the stylistic tur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so on. Style leading and Chines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潘文;;“被”字句的语体差异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伯江;;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4 丁金国;语言运用的功能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姜望琪;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3 史金生;传信语气词“的”“了”“呢”的共现顺序[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4 李泉;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5 李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6 宗世海;论言语风格的定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李晋霞;论“语法规范”的领域性、动态性、谨慎性与着力点[J];修辞学习;2004年02期
8 张伯江;;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9 陶红印;;操作语体中动词论元结构的实现及语用原则[J];中国语文;2007年01期
10 陶红印;;口语研究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中文;;试论合称及其相关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2 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在北京地区主要报章中使用情况调查[A];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梁敬美;;韩、中汉语使用者在“这—”、“那—”使用上的异同点[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7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8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长虹;高中口语教学目标体系试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镇华;商业杂志消费品广告[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刘丽宁;亚洲地区汉语学习者“是”字句习得情况调查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张莹;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中高级听力教学模式初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要清华;比喻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赵强;古代论辩艺术对新闻评论改革创新的借鉴意义[D];河北大学;2005年
7 王利峰;现代汉语双音形容词定语后“的”字隐现的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海霞;“把”字句在现代汉语篇章中的使用情况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袁方;艺术语体和科技语体方位词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刘敏;先唐教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3 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4 张伯江;;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5 丁金国;言语行为与语用类型[J];语文研究;2004年04期
6 冯胜利;书面语语法及教学的相对独立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7 袁毓林;“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1681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8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