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成语中的语法化与词汇化

发布时间:2018-03-29 15:19

  本文选题:成语 切入点:语法化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语法化和词汇化现象是自然语言发展的结果。这两种倾向同样体现在基本的也是典型的语言结构单位——成语中。成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既体现了语法化倾向,也显露了词汇化趋势。成语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Abstract]:Grammaticalization and lexicalization are the result of natural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se two tendencies are also reflected in basic and typical linguistic structure units-idioms.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nd lexicalization of idioms still have more research spac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3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严辰松;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英汉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4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5 杨玉玲;汉语“语法化”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炜;和丹丹;;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跟”及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刘利红;徐佳丽;;语法化的探讨及对外语教学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滕怡;唐韵;;介词“即”的语法化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丁庆刚;;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闫文文;;也说“好歹”的语法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徐明星;;国内语法化研究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董彦屏;;从认知角度看“被”字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朱春秋;;“懒得”的同形异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成虎;;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6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朱丽艳;《左传》与《世说新语》位移动词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曾检红;限制副词“只”与“X”的粘合[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2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3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4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5 王灿龙;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J];汉语学习;1998年05期

6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7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8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9 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10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孝斌;;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共同作用——谈VV的句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2 王福萍;;“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3 王军;;“有(一)点儿”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1期

4 胡斌彬;俞理明;;“再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徐时仪;;“一味”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6 罗荣华;;“万一”的语法化[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张岩;;“进而”的词汇语法化[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8 杨成虎;么孝颖;;词汇化中的虚词问题[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苏婷;;浅谈词汇化和语法化两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的体现[J];青年文学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周彩莲;;成语中的“一”[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林玉山;;编纂成语词典的一些问题——编写《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的一些体会[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伟群;;汉语中有“鹿”字成语出处、比喻与示文[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7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黄昌静;;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新生;邯郸,让成语景观灵动起来[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张鹏;“中华成语印”百米长卷落户沈阳市馆[N];中国档案报;2010年

3 鲍飞立;小议成语“美轮美奂”语义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林发彦;集大成的成语辞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赵永成;成语乱改成怪胎[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邯郸市第七中学 门娟;成语学习三忌[N];邯郸日报;2008年

7 孙建清;且看官员改写成语和口号[N];检察日报;2011年

8 文竹;突破、实用兼顾 诠释成语精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戴昭铭;同舟共济[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10 启东市南苑小学 丁翠红;打开成语之门 闪耀灵性之光[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郑玉荣;基于历时学习者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与句法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维莎;公共政治话语中以术语为手段的掩饰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9 陈丽;汉语转折范畴的历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新军;语法化中的重新分析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丽;偏义复词的功能与认知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蕾;现代汉语否定式“把”字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琦;《颜氏家训》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孟静;Be going to结构规约含义的语法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文星;使、叫、让在现代汉语兼语句中的语法化[D];河南大学;2004年

8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向华;汉语中“个”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81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81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b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