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韩国的语言政策与国家意识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31 19:27

  本文选题:语言政策 切入点:国家意识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语言政策是处理和解决国家语言问题的基础与核心,它不仅体现着国家对语言的根本认识和态度,也蕴含着国家意识、社会价值取向等诸多重要内容;国家意识是一个人或集体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而这种"认同(identity)"既可来自于自我的认知意识,也可来自支配性制度;语言政策与国家意识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建构的紧密关系;本文以韩国"国语醇化"政策、汉字政策以及"韩国语世界化"政策为切入点,分析探讨韩国语言政策与国家意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Abstract]:Language policy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dealing with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national language. It not only embodies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 of the country to language, but also contains many important contents such a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so on.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s the identity of one person or the collective to the nation and country to which he belongs, and this kind of identity can come from the cognitive consciousness of one's own and also from the dominating system.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policy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orean "national language" policy, the "Chinese character policy" and the "Korean cosmopolitan" poli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nd function between Korean language policy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韩国语言文化系;
【分类号】:H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孟柱亿;;韩国汉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献;;互知假设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2 陈保亚;语言哲学的文本解释与结构解释——从虚拟语态看中西方哲学思维取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陈保亚;;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亚非;王媛;;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国华;;从逻辑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探讨[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6 罗祖文;;艺术符号对语言符号言说困境的超越——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美学解读[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7 申小龙;;语言的本质存在与印欧语言研究的古典传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8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宋宣;;现代汉语类义语素与语义范畴的显性表达[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存友;;语感教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魏向清;;外向型汉英词典编纂的文化传播及其原则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明伟;媒介形态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5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爱中;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戴剑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导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安敬涛;“目的论”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裴国丽;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对语篇构成的影响及翻译[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7 李英春;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与中西语篇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聂新艳;句法象似性及其在文学中的文体效果[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刘兆林;英汉经济类语篇篇章结构模式之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俭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南;介绍《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2 冯广艺;;影响语言和谐的几个重要因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李桂南;新西兰与中国语言政策对比研究及启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倪传斌,王志刚,王际平,姜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5 阿龙;《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政策——1949年以来理论与实践》出版[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6 B.Spolsky;张治国;;《语言政策》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9年02期

7 ;语言国情与语言政策高级专家研讨会在锦州召开[J];汉语学报;2006年03期

8 陈鹏;浅谈外国民族政策中的语言政策[J];民族研究;1987年03期

9 肖肃;西部开发与语言规划——重庆地区语言态度调查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韩晓莉;;论语言资源管理与语言政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川;万丽萍;;语言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构成及价值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唐发铙;;调整语言政策刍议[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童小娥;;从各地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使用情况看普通话的推广[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海涛;;国际语言交流中的社会公正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7 向琼;;语言潜、显理论与语言的预测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范俊军;;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评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述评[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9 刘海涛;;语言管理、语言规划和世界语[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10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教育部语信司;语言国情与语言政策研讨会召开[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2 教育部语用司;国家语言政策国际论坛在京举办[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杨光;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4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 赵沁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创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5 周炜;西藏语言政策变迁及藏语文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佟晓梅;全球化下的外语教育政策[N];光明日报;2010年

7 周庆生;语言和谐思想刍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8 袁钟瑞;应当重视语文与逻辑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9 谢俊英;普通话获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熊彦清邋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段晴;多元文明碰撞中语言的流变、认同与保护[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年

2 陈潮忠;香港回归前后普通话使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熊南京;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7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池东恩;朝汉双语教育与语言使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小勇;独立后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及其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Jeffrey Chen;中国语言政策和城市语言身份问题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3 秦明星;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新加坡语言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洋;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可;左右摇摆的语言政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薇;美国语言政策及其对中国向国际推广汉语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周瑶;当代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倩;青岛年轻人语言态度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9 杨艳萍;呼和浩特蒙古族预科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程刚;广西语言态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92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92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2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