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句的判断语义强度与非事件性质表达
本文选题:疑问句 + 判断语义强度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不同类型的疑问句的判断语义强度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结构形式现象结构和事件结构。作为完句成分的疑问语气约束不同结构形式的相同的非事件性质表达。不同结构的选择跟信疑度值的大小有关,说明现象结构和事件结构构成的疑问句有着典型性程度的差异。
[Abstract]:Different types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have different semantic intensiti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 phenomenal structures and event structures.The interrogative mood, as a component of the complete sentence, constrains the same non-event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The choice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is related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reliabilit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typ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henomenal structure and the event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戴耀晶;汉语疑问句的预设及其语义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邵敬敏;朱彦;;“是不是VP”问句的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3 文炼;从“吗”和“呢”的用法谈到问句的疑问点[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2年04期
4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5 陶炼;;“是不是”问句说略[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6 胡建华;石定栩;;完句条件与指称特征的允准[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7 刘丹青;;句类及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8 徐杰;疑问范畴与疑问句式[J];语言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司罗红;;疑问特征及一般疑问句的生成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4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2 徐杰;句子的功能分类和相关标点的使用[J];汉语学习;1987年01期
3 金廷恩;汉语完句成分说略[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4 金廷恩;“体”成分的完句作用考察[J];汉语学习;1999年02期
5 竟成;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述[J];语文研究;1996年01期
6 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J];中国语文;1994年06期
7 李讷;安珊笛;张伯江;;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8 陶炼;;“是不是”问句说略[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9 丁力;;从问句系统看“是不是”问句[J];中国语文;1999年06期
10 胡明扬 ,劲松;流水句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晓光,毛文莉;从日语陈述争论谈汉语疑问语气词的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3期
2 陈泽平;;北京话和福州话疑问语气词的对比分析[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3 江海燕;;疑问语气意义的两种表达途径[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2期
4 王树瑛;;再谈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5 江海燕;;语气词“吧”和疑问语气的传达[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4期
6 蔡华祥;;江苏盐城话的疑问语气词[J];汉语学报;2008年01期
7 陈顺成;;疑问语气词“邪”、“耶”的历时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1年04期
8 江蓝生;;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语文研究;1986年02期
9 胡壮麟;英汉疑问语气系统的多层次和多元功能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10 陈妹金;;北京话疑问语气词的分布、功能及成因[J];中国语文;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蒋丹宁;蔡莲红;;汉语疑问语气的声学特征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2 刘必善;;《论语》的句末语气词连用[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黄小平;;宁都客家话疑问语气系统略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熊子瑜;林茂灿;;语气词“maO”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婕;恩施方言句末疑问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吴翩翩;武汉方言语气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钱成慧;平阳话的疑问语气词[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安妮;留学生疑问语气词习得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江瑜;日本留学生汉语疑问语气词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靖;对韩疑问语气词“吧、呢、吗”的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林凌;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琴芳;新平傣雅语句末疑问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相君;满语疑问形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沈雯;语气词“呢”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5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3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