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出版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12:10

  本文选题:应用翻译 + 理论 ; 参考:《上海翻译》2012年02期


【摘要】:回首三十年,国内出版译学论著和教材近1700种,其中涉及应用翻译者不少,但总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大,出版分散,选题重复;精品少,缺深度,乏系统。为顺应译事发展和学科成长,"应用翻译理论与教学文库"应运而生。本文介绍该课题的定位和内容、特色和创新以及课题的进展和目标。
[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 there are nearly 1700 publications and textbooks in China, including many applied translators, but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variety, quantity, publication dispersion, repetition of topics, few fine works, lack of depth and lack of system.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Applied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eaching Library came into be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entation and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of the subject, as well as the progress and goal of the subject.
【作者单位】: 国防工业出版社;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张聪;;意识形态对20世纪中国翻译实践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金玲慧;;从目的论看科技导购指南的标准化和本土化翻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王青;;目的语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早期译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刘丹;《德伯家的苔丝》之张谷若中译本与中国民族文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曹冬梅;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邵璐;政治文化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之三种模式[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谢柯;;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陈润兰;文化图式与习语翻译[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元会;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畅;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元素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高伟;文学翻译家徐志摩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4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5 曹赛先;翻译对文化的迁移作用[D];湖南大学;2001年

6 杨家勤;语境与翻译[D];安徽大学;2001年

7 刘天伟;翻译的异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马彩梅;[D];西北大学;2000年

9 曹志芳;从四行诗看英语格律诗形式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易芳;初探文学翻译的变异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子满;;翻译批评的理性化——评杨晓荣著《翻译批评导论》[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2 方梦之!200072;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J];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04期

3 林克难,籍明文;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3期

4 傅似逸;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1期

5 韩子满;翻译职业化与译员培训——罗宾逊《速成翻译教程》评介[J];中国翻译;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理论建设与教学——第四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J];中国翻译;2011年03期

2 黄健;;论“普通话技能训练”类课程“工学结合”的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覃可霖;;八音和鸣 时代足音——评陈学璞专著《写作论》[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蒋文干;;口译理论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马骅;;语言文化学的表象理论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6 ;《民族翻译》征订启事[J];民族翻译;2008年02期

7 胡友良;;发现问题“小题大做”——浅谈论文的选题[J];中国审计;2010年05期

8 程红;丁鼎;;评《明清敬谦语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9 信传华;;从英汉音义联系到“通天塔”[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3期

10 ;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J];中文信息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培元;;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李子荣;;“四个世界”理论研究述评[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李如龙;;方言学必须加强应用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钟志平;;简论王希杰的辞格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峰;;《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对辞书编写的影响(摘要)[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永新;;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评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利红;;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新思考[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鞠玉梅;;关于修辞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旺熹;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问题研究的基本态势[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语言所 程荣;和谐语言与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胡方;作为人类生物机能的语音产生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任生心;辞书编纂何以“营养不良”[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金福;语言学研究“升温”[N];光明日报;2004年

5 记者 余传诗邋通讯员 朱志凌;《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体现理论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在南京大学成立[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记者 徐华西;模糊语言研究要注重更新方法[N];光明日报;2008年

8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细节决定成败[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郑述谱 惠州学院 梁爱林;术语学发展的新趋向[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米赢 吉洛打则;守卫和承继彝族母语文化与文明[N];凉山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金辉;使用潜伏语义分析理论研究计算机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马建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雅;论口译中的自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王静;汉语V-R动结式的事件结构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刘萍;外交语言中模糊限制策略的顺应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周立奇;语词 言语行为 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英梅;唐兰先生文字学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清林;波利万诺夫及其语言学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徐莉莉;从同传过程探同传精力协调分配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姜亚维;陈殭《文则》修辞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晓丹;试论英汉间接言语的文化语境差异[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全义;语言输入理论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5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35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7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