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修辞学研究的新探索——评李军教授的《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4-11 16:26

  本文选题:李军 + 《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 ; 参考:《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李军教授的《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是一部颇具新意的修辞学论著,构拟了新的话语修辞理论体系,探索了修辞手段的新系统和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展示了话语修辞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修辞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bstract]:Professor Li Jun'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course rhetoric is a novel rhetorical treatise, which constructs a new theoretical system of discourse rhetoric and explores a new system of rhetoric and a new field of rhetoric research.It demonstrates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discourse rhetoric and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hetoric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肇庆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德和;修辞学研究需要注意的四个结合——21世纪汉语修辞学研究宏观思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1年02期

2 何自然;语用学对修辞研究的启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3 倪祥和;修辞学静态和动态研究浅探[J];修辞学习;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娜;;浅析修辞语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2 王华;;从语用的角度看反复辞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3 刘凤玲,戴仲平;关于社会语用研究的几个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戴仲平;;语用学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比较及其合作前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刘凤玲;邱冬梅;;浅论言语交际适应原则的依据与特性[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朱风云;谚语的语用修辞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陶凤;;广告修辞中的语用学渗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8 于家杰;;试论修辞格的语用功能[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红秀;;浅谈修辞格的语用学分析[J];双语学习;2007年10期

10 曹德和;刘颖;;修辞学和语用学关系的回眸与前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浚浚;突降的语言特点及其语用功能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2 杨少情;从语境视角阐释会话含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谢佳利;汉语辞格的语用考察[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泽超;[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云秋;从话语分析理论视角透视广告文体[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林斌;关于谭学纯接受修辞学的一次历时性探察[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毛艳梅;英语修辞格Pun的多角度演绎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朱燕;关联—适应框架下的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张彦敏;顺应理论在广告语中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海洋;仿拟的认知语用学阐释[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军;对修辞研究视角的思考[J];修辞学习;1996年04期

2 赵毅;区分言语交际中的三种效果[J];修辞学习;1996年04期

3 陈炯;修辞学要研究接受效果吗[J];修辞学习;1997年02期

4 李军;论修辞的本质──从言语交际的双向动态视角对话语修辞行为的新审视[J];云梦学刊;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荣祥;;加强修辞过程研究 建构修辞学新体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3期

2 潭汝为;;从题旨情境、交际目的到外显的语言形式——评郑荣馨新著《语言交际艺术》[J];修辞学习;2008年06期

3 赵嵘;;人物专访“A∶B”式标题修辞探微[J];语文学刊;2007年17期

4 孙汉军;;论修辞学发展的动力及其意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崔传明;倪西军;;浅议西方修辞学中的“劝说”与“同一”[J];消费导刊;2009年01期

6 王乌兰;;试析言语行为过程中的“不露山水”修辞[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韦慧;;试论普通话测试中心理因素分析及调控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9期

8 徐翰;许丽芹;;口译中的信息差及其调控策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杨德明;胡艳明;;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调控策略探析[J];语言与翻译;2008年02期

10 郑荣馨;论话题修辞策略[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焱;;三一理论、三一学派纵横谈——三一语言学座谈会纪要[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董胜;;语言世界——王希杰“四个世界”理论的核心[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钟宇驰;;关于得体性原则的再思考——与孟华先生商榷[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庄丽莹;;面子体系与话语中的策略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韵凝;;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测评误差的情绪因素分析及调控策略[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唐雪凝;孔令超;;试论与三一语言学相关联的两个问题[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7 李爱军;祖漪清;李洋;孟昭鹏;;汉语普通话篇章语速变化模式初探[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健;;作为理论碎片的语言随笔[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9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10 陈帅;;浅谈王希杰修辞理论逻辑结构[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2 沈峰;“好色之涂”可以休矣[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文/沈峰;规范汉字使用的有力回应[N];贵州政协报;2003年

4 沈峰;规范汉字使用的有力回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李玉成;“智慧的声音”[N];学习时报;2002年

6 ;中学教师呼吁:别让不规范用字误人子弟[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陈汝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修辞”成为学术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 陈汝东;国家修辞,,国家实力较量的另一“战场”[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美国俄勒冈大学 大卫·弗兰克;国家修辞的核心是说服而非武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4 陈天助;《蚀》的文学语言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加林;香港回归前后香港政府施政报告对香港人身份的话语建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7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泓;易中天现象:大众传媒与知识分子的修辞合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莉;语用原则下广告语言的修辞及效果[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克燕;修辞手段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妍;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话语角色定位失误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孔淑娟;广告语言的象似修辞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6 于磊娟;吵架言语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媛媛;英汉语广告的词汇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林晓飞;新闻话语的修辞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陈中美;现代汉语中的象似性及其修辞作用[D];湘潭大学;2007年

10 高奎莉;体育新闻标题修辞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36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36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b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