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词语语义范畴跨界探源
本文选题:人体词语 + 语义范畴 ; 参考:《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人体词语的语义能够跨越"人的肢体"语义范畴进入"抽象事物"、"思想感情"、"行为活动"、"空间方位"等语义范畴,源于存在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跨界基础:客观上的人物同类和主观上的求新。人物同类,使人和动物、植物、非生物间的跨界能够得以实现;主观求新,使语义从一个范畴跨界到另一个认知主体所想要表达的范畴时所使用的新鲜隐喻(包括新鲜转喻)的形式能够得到接受,新鲜隐喻约定俗成后成为规约隐喻进入语言体系。这一研究对探究词语语义演变具有一定价值,结合语义学相关理论以及认知规律,于网络流行词语发展迅速的今天,可引导建构高质量网络语言和规范现有网络流行语。
[Abstract]:The semantics of human body words can cross the semantic category of "human limbs" into the semantic categories of "abstract things", "thoughts and feelings", "behavior activities", "spatial orientation" and so on.Objective two aspects of the cross-border basis: objective character of the same and subjective innovation.People of the same kind, so that people and animals, plants, abiotic cross-border can be achieved; subjective novelty,The form of new metaphors (including new metonymy) used in the semantic transition from one category to the one intended to be expressed by another cognitive subject can be accepted, and the new metaphor becomes a conventional metaphor into the linguistic system.This study has some value to explore the semantic evolution of words. Combined with the semantic theory and cognitive law, it can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network language and standardize the existing network buzzword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popular words.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11YS165)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碧蓉;于睿;;人体词语词义转喻性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2 薛恩奎;;动词的语义范畴与句法模式[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3 张欣;;补语及述补关系的语义范畴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王卫强;;文学翻译中的语义引申机制[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5 金桂桃;;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想”与“考虑”的差异——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词语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6 王倩;;现代汉语减量范畴的构建[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7 孙毅;;汉语“心”义族衍生的隐喻路径求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李思思;许之所;;基于原型理论对“打”字的语义阐释[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9 张丽影;;谈“给力”词义发展的隐喻认知[J];考试周刊;2011年39期
10 蔡彬;;配价语法与汉语研究[J];才智;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红风;;论汉语中的空动词be[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虹;;谈“V来V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宁静;张卫国;;动词配价的确定原则及三价动词再分类探索[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蒋平;;主语修饰语的零形指代现象及认知功能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黄伟红;;类典型论,范畴化和词义扩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黎平;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学德;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6 俞咏梅;现代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汉语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黄碧蓉;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彭育波;“V1着V2”结构多角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红梅;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福华;汉语人体眉眼词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葛春意;关于人体隐喻词语的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学岚;人体词语的语义、语用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娟;动量短语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及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丽;语义范畴中模糊限制语的认知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欣;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陈国良;现代汉语时制表达及相关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贺晓玲;两种表致使义句式的异同考察——“使”字句和“把”字句[D];暨南大学;2001年
9 刘天明;结果范畴的语义句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淑康;语义层面上标记性的原型范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37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3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