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变声构词研究——以“臭”和“期”为例
本文选题:变声构词 + 原始词 ; 参考:《语文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上古汉语里通过变声构词形成的同源词根据字形可以分为两类:(1)原始词和滋生词分别用完全不同的汉字符号记录;(2)原始词和滋生词使用相同的汉字符号记录。目前,学界对于后者的关注很少。文章利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分析了"臭"和"期"的变声构词,说明了原始词义和滋生词义各自产生的时代,并修正了今人有关"臭"和"期"音义配合的误解。
[Abstract]:In ancient Chinese, the homologues formed by acronym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glyph) primitive words and breeding words are recorded with completely different symbols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spectively) the original words and breeding words use the same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s to record.At present, scholars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latte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oustical formation of "stink" and "period" by means of modern linguistic methods, explains the times in which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the breeding word meaning are produced, and corrects th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sound and meaning of "stink" and "period".
【作者单位】: 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YJA7401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5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6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毛远明;;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文字研究的初步设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文;同一原始词可以滋生表示同一概念的两个不同滋生词例说[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孙玉文;;配对的原始词和滋生词可以发展相同相近的词义例说[J];语文研究;2010年02期
3 孙玉文;;两汉至明清汉语的音变构词例证[J];语言科学;2006年05期
4 余忠;;论“将”的变调构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5 孙玉文;论“差”字的音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孙玉文;“假”“借”“丐”变调构词的三则考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孙玉文;;上古汉语词缀构拟析评(上)[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孙洪伟;;从《经典释文》看“见”字见母音变匣母的构词[J];古汉语研究;2009年04期
9 张兴亚;古汉语的词的分化问题[J];古汉语研究;1992年01期
10 孙玉文;乐"变调构词的一则考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忠堂;汉语变声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业奇;汉语词的滋生问题略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7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3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