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译者的任务》再解读
本文选题:本雅明 + 纯语言 ; 参考:《中国翻译》2012年05期
【摘要】: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已经受到几代学者的关注和阐释。但论文提出的部分观点始终没有得到合理阐释,论文的意义也没有得到穷尽。本文指出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的理解无法脱离其早期语言哲学的核心观念"纯语言"观,因而首先考察了其"纯语言"观,指出本雅明式的"纯语言""有别于符号"、"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即时可传达的"这三个根本特征,随后在这一"纯语言"观观照下对《译者的任务》进行了再解读,并尝试对该论文之于翻译研究与实践的当前意义作出了探讨。
[Abstract]:Walter Benjamin < >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has been several generations of scholars' attention and interpretation. But the idea has not been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the meaning is not exhauste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of Walter Benjamin < > understanding cannot be divorced from the early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core concept of "pure language" concept, so the first examines the "pure language" concept, pointed out that Walter Benjamin's "pure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ymbol "," is concrete rather than abstract "," is the thre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real-tim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pure language" view of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 of r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sis, and try to present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study and practice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西方诗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研究”(项目号10YJC740006)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现当代诗学与文学翻译研究”(项目号10WWC008)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文彬;;本雅明的语言观[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2 高乾;钟守满;;本雅明翻译思想的寓言视角解读[J];中国翻译;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琴;符号学视域中的身势语[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2 刘利民;;论思维的语言操作三层次[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3 梁中贤;;疯癫在小说《牛奶与蜂蜜》中的文化符号意义[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4 王松鹤;;隐喻研究的划时代标志——莱考夫和约翰逊[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5 谢朝群;林大津;;meme的翻译[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6 朱安博;;语言哲学:超越归化与异化的“二元对立”情结[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7 严志军;张杰;;西方符号学理论在中国[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8 肖彦;;从逻辑分析到存在实质的追问——语言哲学的研究路径[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9 徐朝友;;焦灼而失落的“洞见”——评保罗·德曼《“结论”:瓦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10 周嘉惠;;试论罗念生希腊悲剧翻译中的中国文化意识与其他[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朝友;;焦灼而失落的“洞见”——评保罗·德曼《“结论”:瓦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2 李红满!洛阳036信箱62号,河南洛阳471003;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发轫———读沃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3 赵白生;民族寓言的内在逻辑[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2期
4 王宾;“不可译性”面面观[J];现代哲学;2004年01期
5 黄海容;;本雅明翻译观述评[J];中国翻译;2007年04期
6 罗良清;;寓言和象征之比较[J];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伟;;本雅明说的是啥?[J];国外文学;2007年04期
2 郑忠耀;;试析本雅明“纯语言”翻译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林绪肃;;追寻语言和谐的乌托邦——本雅明的“纯语言”见解[J];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杨镇源;;论本雅明哲学思想对语言建构的现世意义[J];求索;2010年02期
5 冯文坤;;论本雅明的“可译性”及关于翻译的哲学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喻锋平;;从“理念”到“纯语言”:论本雅明的语言哲学观[J];求索;2009年11期
7 潘寅儿;张旭;;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再思——读本雅明《译者的任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袁筱一;;从翻译的时代到直译的时代——基于贝尔曼视域之上的本雅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9 林琳;;本雅明“纯语言”翻译观浅释[J];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雪梅;;浅析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凤祝;;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尹树广;;本雅明的历史政治哲学(草稿)[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吴慧坚;;文学翻译的价值:以“诗意”开启原作的新旅程——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蒋继华;;审美经验的重构如何可能——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下影响[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吴加才;;本雅明理论的怀旧主题及其当下意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汪行福;;进步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与超越[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9 韩红;;“语言国情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语言学”之比较考察[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村山吉广;江口尚纯;顾晓雪;李杨;杨帆;;《诗经》研究文献目录(日文篇)——明治元年~平成二年(1868~1990)[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无痕;多面的本雅明[N];北京日报;2001年
2 刘建茂;无奈中的智慧与创造[N];河南日报;2004年
3 杨照;重拾对于故事的好奇心[N];文学报;2009年
4 河西;梦幻童年:本雅明的思想札记[N];文汇报;2003年
5 吴拓邦;与巴特、桑塔格、本雅明聊摄影[N];经济观察报;2005年
6 魏家川 博士;这一切来得太快[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命运的关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马夫;与大师为邻[N];中国摄影报;2005年
9 赵武平;“波西米亚人”本雅明的幻灭[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陈永国;寓言:本雅明的废墟哲学和破坏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逗;论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意识[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5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6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8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新凤;回归式拯救—本雅明艺术救赎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2 程兰;本雅明翻译目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刘奕;本雅明“拱廊街计划”批评方法论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方尚芩;经验的密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赵长亮;从传记经验看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树娟;本雅明大众文化理论探析[D];兰州大学;2012年
7 庄伟伟;论本雅明的文学实践观[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8 徐祥境;本雅明“技术复制论”中的矛盾心态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9 张宁;预言或者寓言[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邓露;本雅明救赎观解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39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3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