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训世评话》文白对照看明初汉语常用动词的兴替变化

发布时间:2018-04-12 22:42

  本文选题:《训世评话》 + 常用词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训世评话》文白对照,从共时平面上反映了15世纪初汉语口语面貌,也从历时角度上反映了白话词汇替代文言词汇演变概貌。本文以语义为单位,先选取其中的12类语义动词,依据其文白对译例证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补充和说明这类动词在明初的新旧质素的兴替概貌,借此为明代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提供可靠断代的证据。
[Abstract]:From the synchronic plane, it reflects the appearance of spoken Chine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5th century and the evolution of vernacular vocabulary replacing classical Chinese 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Taking semantics as a unit, this paper first selects 12 kinds of semantic verbs among them, describes and diachronically analyzes the synchronic description and diachronic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examples of these verbs in order to supplement and explain the new and old quality of these verb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ommon words in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汉语常用词词库与常用词历史演变研究”(编号:11&ZD125)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长文;中国古代分胙礼仪的文化蕴含[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史光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史光辉;常用词“焚、燔、烧”历时替换考[J];古汉语研究;2004年01期

4 姚永铭;;同形词与汉语词汇史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6年02期

5 李若晖;郭店竹书《老子》研究述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02期

6 于智荣,杨萍;《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匡误[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池昌海;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黄金贵;评“近义”说之误[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吴长安;单音词指称与陈述转化的标记模式和类型——兼谈单音词的词汇地位[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10 岳辉;;《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寿仙;;明代北京及北畿的蒙古族居民[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艳红;《汉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吴峥嵘;《左传》索取、给予、接受义类词汇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新春;睡觉类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3 艾贵金;从汉语史的角度论证《素问》成书年代的下限[D];武汉大学;2004年

4 刘志敬;《左传》单双音节同义动词的选择及原因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高钰京;《世说新语》中实义动词同义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李长云;敦煌变文惧怕类心理动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曹雅玉;《庄子》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向亮;湘西苗语、土家语与汉语的称谓语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成妍;《抱朴子内篇》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曹荣芳;从常用词看竺法护译经的词汇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承玉;近年《金瓶梅》作者研究新说四种检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罗杰瑞,梅祖麟;关于官话方言早期发展的一些想法[J];方言;2004年04期

3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述[J];古汉语研究;1990年02期

4 唐莉;近代汉语词语发展的更替现象[J];古汉语研究;2001年04期

5 冯春田;《醒世姻缘传》与现代山东方言的“可不”类句式[J];古汉语研究;2002年02期

6 史光辉;常用词“焚、燔、烧”历时替换考[J];古汉语研究;2004年01期

7 曹炜;;近代汉语中被忽视的“和”类虚词成员“并”——以《金瓶梅词话》中“并”的用法及分布为例[J];古汉语研究;2006年04期

8 徐越;宋室南迁和杭州话的形成[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孟昭连;《金瓶梅》方言研究及其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王毅;《金瓶梅》方言俗语摭评[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戚晓杰;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维辉;;《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与《训世评话》的词汇差异[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2 李丽;;南北朝时期汉语常用词南北差异管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唐智燕;;汉语商贸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瑞琪;;“橐”、“囊”/“袋”的历时更替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汉语教与学词典》出版[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6 王淼;;《汉语教程》生词复现情况统计及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陈诚;;六枝话中的“得”[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8 朱天娇;方磊;;“掉”的相关句法现象与对日韩学生汉语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吴宝安;;小议“头”与“首”的词义演变[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10 朱晓林;;荆贵生《古代汉语》与王力《古代汉语》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新春;顾江萍;;“人”“机”分词差异及规范词典的收词依据——对645条常用词未见于《现汉》的思考[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2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侯敏;;语言监测与词语的计量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尹斌庸;方世增;;词频统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苏新春;;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及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尹斌庸;方世增;;词频统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7 戴仲平;;简论口头语体的特征[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8 王建设;;略论明本《荔镜记》的方言归属[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谭景春;;用品类名物词的释义方式[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10 朱一凡;;汉语对外来借词同化的机制和动因[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隋笑飞;词表收常用词5万余个[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本报记者 路艳霞;《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面世[N];北京日报;2009年

3 教育部语信司;《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A系列《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发布[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许小念;《彝汉英常用词词汇》出版发行[N];四川日报;2009年

5 庞可慧;“期待”不“期待”,,观众说了算[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6 书评人 贾作林;把散乱的语言还原为民族信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7 禹岩;民族所少数民族语言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骆毅;古诗文中所见粤闽方言常用词举隅(下)[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9 记者 邢宇皓;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发布[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姚晓丹;多样化让语言更有活力[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飞;两汉常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赖积船;《论语》与其汉魏注中的常用词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杨世铁;先秦汉语常用词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江傲霜;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武建宇;《夷坚志》复音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欢;朝鲜初期汉语教材《训世评话》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文静;《训世评话》虚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彬;《训世评话》句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华;五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艳丽;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新春;睡觉类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磊;汉语“跌倒”类常用词历史演变的描写与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涵茜;常用词词义扩大与缩小的认知语义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明泽;几组汉语常用词的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1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41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d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