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建构主义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4-16 09:19

  本文选题:建构主义 + 初级阶段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成为了教育界的主流思想,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也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使得建构主义与教学实践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对于初级阶段中后期的学生来说,学习重点已从语音转向词汇,与人交际的需求也变得强烈,若是结合建构主义理论,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并通过会话、交流培养交际能力,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进入中级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中的运用,在分析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和初级汉语综合课的目标、性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级汉语课本》(2004年第一版)第五十一课(第175-178页)为例,通过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特点,以意义建构为目标,真实情境为背景,自主表述为方法,协作学习为途径,动态评价为反馈,以期望找到一种教师易于教、学生乐于学的教学方法。
[Abstract]:The current "student-centered" view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educational world, a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dvocated by constructivism, such as "context", "collaboration" and "conversation", have also been strongly supported b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combination of constructivism and teaching practice is more and more closely combined, whi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for students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s of the primary stage, the emphasis has shifted from phonetics to vocabulary.The need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is also strong. If we combine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we can construct the meaning of new knowledge by connecting with the exist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nd explore the meaning of new knowledge independently in the concrete situation, and cultivate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rough conversation and communication.Be able to achieve better learning results, to prepare for the intermediate stage of learning.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the primary Chinese comprehensive cours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teaching mode, and the goal, nature and teaching task of constructivism.Taking the primary Chinese textbook published by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2004 first Edition) as an example, lesson 51 (pp. 175-178), through teaching objective analysis, situational cre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 design, autonomous learning desig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In order to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such as learning effect evaluation design, strengthening exercise design and so on, the author tries to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taking meaning construction as the goal, real situation as the background, autonomous expression as the method,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s the way.Dynamic evaluation is feedback in order to find a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easy for teachers to teach and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learn.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立华,李晓艳;从建构主义理论看英语自主学习[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王希宝;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模式[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柳有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甘露;建构主义心理学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高辉,杨志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成功英语教学的关键[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刘云江;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卫平,张美英;建构主义在自然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博物馆;2004年01期

8 左银舫;建构主义思想下教师教学观的思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张淑辉;张子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2011年25期

10 赵耸婷;建构主义:一种后结构主义学习理论[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帮启;;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引导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载涵;李冬林;;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建构型课件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陈卫平;张美英;;建构主义在自然标本陈列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马一民;高东;金继益;;关于大学制图教学问题的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赵翠琼;;建构主义与高职专业英语合作学习策略探析[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赵生亮;杨承印;;基于建构主义的《苯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7 洪凤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协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覃祖军;;从数学教学实例谈建构主义[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郑萍;;基于建构主义的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3年

10 史建福;;“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模式[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露风;拓展对建构主义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同济大学 高宣扬;流行思潮:埃尔朗根学派及其建构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王艳侠;“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4 万书 蔡又晴 整理;争论中的国际关系主流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赵万里;悲壮的辩护[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安理会改革: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的交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7 顾明旺;建构主义下的创新教学[N];江苏经济报;2007年

8 何立新;网络教学怎样体现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6年

9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林静;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潘晓南;基于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策略[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斌;论爱尔兰根学派建构主义方法论的问题域[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卓娅;在方法论视域下的建构主义理性批判[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永强;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蓉;论二语学习中的教师介入[D];复旦大学;2011年

6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弛;人权观差异与中欧关系[D];北京大学;2008年

10 赵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志钦;论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晓光;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冬青;试论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余郑t

本文编号:1758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58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