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媒介影响下的语言变化探析
本文选题:传播媒介 + 语言 ; 参考:《学术探索》2012年02期
【摘要】: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与传播工具,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传播媒介背景下,语言的运用千变万化,受到当前社会快节奏、信息大容量的影响,遵循固有性、求新求异性原则,不断推出全新语言,有些语言偏离了原有的规范,探索新规范。因此,传媒媒介加快了语言系统的"推陈出新",赋予语言更多动力,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本文将结合当前传播媒介发展现状,对传播媒介影响下的语言变化形式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Abstract]: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ol, which promot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mong social member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media, the use of language is varied and influenced by the fast pace of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the large capacity of information.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inherent and seeking for new and different, some languages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norms. Explore new norms. Therefore, the media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system and gives the language more impetu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social lif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a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language chan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edia.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
【分类号】:H136;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传清;黄婉梅;;传媒语言催生下的汉语语法演变[J];当代文坛;2011年01期
2 李欣芳;;在顺应模式下探析传媒语言中的语码转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1期
3 刘琛;;论大众媒介语言的全球化对民族语言的冲击和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刘彩霞;;吸收外来语言文化的大众传媒语言创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丽华;传媒方式下设计语言思维之刍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2期
6 常宇丽;孙芳;;网络语言的文化渊源及语体特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杨振兰;;从大众传媒看新时期新词语的传播与发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刘琛,毛海燕;解读传媒时代大众媒介语言特色及其赋予语言教育的新任务[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苗涛;;语言不能承受之痛——论传媒语言的道德规范化[J];新闻爱好者;2009年17期
10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J];语言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俞秋萍;网络流行语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晓慧;;“非常”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史良玉;;网络语言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王会;田士威;;数字媒体研究述评[J];当代传播;2008年05期
4 刘传清;黄婉梅;;传媒语言催生下的汉语语法演变[J];当代文坛;2011年01期
5 B.Heine ,T.Kuteva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6 饶春;;“一旦”的语法化考察[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姜有顺;;“缘故”词义双重对立现象的词汇化溯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8 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9 刘斌;;近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关于数字新媒体的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2011年19期
10 王智群;;媒体在新词语传播中的作用和职责[J];编辑学刊;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庆冰;《祖堂集》完成体动词辨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付宁;语法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王永超;元明时期汉语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倩;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燕;“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多视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亚莉;媒介语言对中学语言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朴丽华;表“推论义”成分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吴伟清;网络新词新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6 郑青;汉日言说动词“说”和「言ら」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万小芳;不确定性推测类副词共时、历时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代瑜;语法化视角的现代汉语副词标注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戈春燕;现代汉语词典连词标注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曹e鴈,
本文编号:1817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1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