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中古以来齿音开合口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8-06-02 16:00

  本文选题:中古以来 + 齿音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文章分隋唐、两宋、金元、明清和现代五个阶段,从齿音的角度展现了汉语语音系统从中古到现代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情况并探讨了变化成因,同时分析了成系列地发生过开、合口相互转化的5组齿音字,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汉语语音演变的详貌。
[Abstract]:Divided into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wo Song dynasties, Jin and Yuan dynastie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modern times, the paper shows the changes of opening and closing of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from the middle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from the angle of tooth sounds,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changes, and analyzes the occurrence of the opening and opening in a series of pla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ive groups of phonetic characters transformed from the mouth to each other show a detailed picture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pronunciation from one side.
【作者单位】: 福建教育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B118)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JA09304S)
【分类号】:H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军;《韵镜》所标“开合”及相关问题再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桓;亦论《五方元音》的入声[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2 高永安,张俊;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汉语阐释[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高永安,康全中;“做”“作”两个字的关系[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黎新第;20世纪《中原音韵》音系研究进程与方法回顾[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关伟华;《切韵》音系性质之我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杨月蓉;从“着”与“教”的注音谈辞书注音原则[J];辞书研究;2004年03期

7 伍巍,蒋尊国;汉语方言中表示“拨出(饭菜)”的“减”[J];辞书研究;2005年03期

8 张济川;“吐蕃”:读tǔbō还是tǔfān[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9 杨霞;小议仲长统的诗歌[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得春;韩国汉字音韵母系统的几个特征[J];东疆学刊;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永安;;汉藏语系语言诗歌押韵情况简析[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伯君;宋元史籍中的女真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冯靓芸;《汉书》通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进安;《韵学集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芹;《经典释文》中的舌音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白静茹;大同方言的入声[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高龙奎;《韵学集成》音系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谷秀梅;《皇极声音文字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衍军;泗水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新民;清代“说文学”专著之书目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年

9 张小英;《切韵声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声琦;论齿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谢磊;齿音二、四等的真假和内转、外转——兼论黄季刚先生的古本音说不可抹杀[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朱晓农;三四等字的腭化与非腭化问题[J];汉字文化;1989年Z1期

4 张平忠;《韵镜》一系韵图齿音开合在《等子》一系韵图中的演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侯莉;张平忠;;中古齿音开合口在现代的演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张平忠;;中古齿音开合口在明清时期的演变[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简启贤;t釽、t釽、读为ts、ts、s的称说——兼析尖团音的定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6期

8 朱声琦;从《玉篇》看照系三等声母的产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张均如;侗台语族轻唇音的产生和发展[J];民族语文;1995年01期

10 王蕴智;“典”“册”古音及上古舌齿音声母同源例析[J];殷都学刊;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平忠;;试论中古以来齿音的开合口[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平忠;;《韵镜》一系韵图齿音开合在《等子》一系韵图中的演变[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李新魁;;西夏语辅音系统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5 杨耐思;;八思巴字汉语声类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广见;普通话声母杂说[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顾建平;吴语与吴歌[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怀中;《经典释文》陆氏音系之声类声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言发;澳门粤语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成因[D];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忠;试论中古以来齿音的开合口[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林琳;试论中古以来牙喉音的开合口[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洁琼;梅州客家话齿音声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崔鹏;《东国正韵》语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涛;梅州客话音韵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王莹莹;《韵镜》与《切韵指掌图》语音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孟丽君;m汲腔耙粝礫D];兰州大学;2008年

8 郑智颖;《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与《音l怼分冉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高淑子;普通话日母的音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T3槰航;《{嬜⒈厩袟贩辞锌糩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9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69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