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左言”新解
本文选题:古蜀语 + 蜀左言 ;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文选·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蜀王本纪》有"蜀左言,无文字"的称述,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古蜀人"左言"是与汉语性质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几乎成为此前古蜀文化和古蜀语研究者的共识。现在古蜀有文字已经得到学术界认可,而对"蜀左言"的词语结构、文献用例、构词语素含义的研究结果表明:"蜀左言"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少数民族语言,而是上古汉语的一个地域分支;它与上古汉语雅言并无贵贱之分,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蜀左言"与上古汉语的区别并非体现在词序和语序上,而主要在语音的声调上。
[Abstract]:Liu Kui's Note "Shu Wang Ben Ji" has the name "Shu left words, no words". According to this,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ancient Shu people's "left language" is a minority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Chinese. This almost became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Shu culture and ancient Shu language researchers. Now the ancient Shu character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ds, the use cases of literature and the meaning of morpheme of the word formation show that "Shu Zuo Yan" is not the minority language that people usually speak. It is a regional branc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it is not distinguished from the refined Chinese language, bu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hu Zuo Yan and Upper Ancient Chinese is not in word order and word order, but mainly in the tone of pronunci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XYY014)
【分类号】:H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敏;汉藏两族人和话同源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2 汪启明;;古蜀语诸家论述纂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李学勤;古文字与古文明:二十一世纪初的认识和展望[J];东岳论丛;2005年02期
4 丁邦新;论汉语方言中“中心语—修饰语”的反常词序问题[J];方言;2000年03期
5 罗自群;;从汉语方言“鸡公”“公鸡”看动物名词雌雄南北异序的成因[J];方言;2006年04期
6 张能甫;东汉语料及同素异序的时代问题──对《东汉语料与词汇史研究刍议》的补说[J];古汉语研究;2000年03期
7 钱玉趾;三星堆文化居民与彝族先民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8 聂丹;;《水浒传原本》同素异序副词讨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王立群;;从左思《三都赋》刘逵注看北宋监本对唐抄本《文选》旧注的整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余志鸿;;“宾动”倒句和语言交融[J];民族语文;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邹立波;;春秋至两汉时期岷江上游的族群状况与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7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陈志华;郑祯诚;;巴蜀时期古愱国源流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续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3 汪启明;程曾;;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研究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4 丁邦新;论汉语方言中“中心语—修饰语”的反常词序问题[J];方言;2000年03期
5 麦耘;;广州话的“异式词”[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6 张能甫;东汉语料及同素异序的时代问题──对《东汉语料与词汇史研究刍议》的补说[J];古汉语研究;2000年03期
7 易谋远;论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J];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02期
8 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郭沫若;;安阳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辞[J];考古;1972年02期
10 汪启明;程曾;;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市县话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江影;;土拐话人称代词浅探——兼论上古汉语是否有格的变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陈永莉;;汉语借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及其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邓玉荣;;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语言间的相互影响[J];方言;2008年03期
4 闫红艳;;浅析少数民族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5 蒋毅;;少数民族语言权初探[J];知识经济;2010年12期
6 ;《建国三十年来出版辞书编目》少数民族语言词典部分补遗[J];辞书研究;1981年03期
7 傅懋R
本文编号:1973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7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