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构式的论元实现:基于识解的压制视角

发布时间:2018-06-08 03:10

  本文选题:构式 + 论元 ; 参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提出动词的论元包括明确表达的显论元和所蕴涵的域论元。构式有其自身的论元结构。当动词的论元结构与构式不一致时,构式便通过识解将动词压制成一致,即凸显与构式相兼容的论元,而剪切、抑制不相兼容的论元,或选择相一致的域论元代替不一致的显论元。无论构式是对动词的论元进行增容、剪切、替换或抑制,构式的论元都是基于动词本身的论元结构通过识解而实现的。
[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arguments of verbs include explicit arguments and domain arguments. The construction has its own argument structure. When the argument structure of the verb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suppresses the verb to be consistent by interpretation, that is, to highlight the argument compatible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to cut and suppress the incompatible argument. Or select consistent domain arguments instead of inconsistent explicit arguments. Whether the construction is to add, cut, replace or suppress the argument of the verb, the argu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argument structure of the verb itself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式的论元实现——基于识解的压制研究”(11BYY00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式对词项的压制研究”(09SJB740017)
【分类号】:H0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任鹰;主宾可换位供用句的语义条件分析[J];汉语学习;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2 丁加勇;;容纳句的数量关系、句法特征及认知解释[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3 李珂;从“AVP给R”格式看动词语义特征对“给”字语法化的影响[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4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徐艳平;制约索取式和置放式句法转换的因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6 邹海清;供用句的非动态性特征与句式语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7 王德春,张辉;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J];外语研究;2001年03期

8 王海峰;A什么B"结构式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张云秋;典型受事宾语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认知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张国宪;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2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振宇;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杰;蕴涵静态义素的动态词考察[D];河南大学;2001年

2 李敏;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霞;心理动词“死”字句中的主宾互易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孙叶林;邵阳方言双宾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芬;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句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宗杉;“动词+处所宾语”的句法语义及相关语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淑清;现代汉语数量结构对应句的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超华;主宾易位句探析[D];暨南大学;2006年

9 叶华;现代汉语双量词构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潘安;现代汉语消化动词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黎!日本大阪市本庄东2-2-26-402;什么是意合语法?──关于意合语法的讨论之一[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2 曹宏;中动句的语用特点及教学建议[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3 沈阳;数量词在名词短语移位结构中的作用与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1期

4 刘丹青;语义优先还是语用优先──汉语语法学体系建设断想[J];语文研究;1995年02期

5 曹宏;;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6 李宇明;领属关系与双宾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昊;;构式语法理论与现代汉语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竹;;从构式看“被+VI/AP”结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付慧琳;戴卫平;;构式语法的特色与局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昕;王维波;;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唐建南;戴卫平;;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6 江娣;;“去××化”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邓媛媛;;“X无可X”构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寅;;框盒图:构式语法的形式化方案[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9 仇旭;;副名结构:语言中的新构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龚敏杰;;论汉英放置动词的论元结构[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周明海;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状元槽序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于辉;;平遥方言三字组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达球;非宾格性句法配置:句法语义接口[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2 唐世民;结果/使役结构和双宾语结构的事体结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刚;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李金兰;现代汉语身体动词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苏;论元结构的元理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王娟娟;现代汉语存现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黄学强;构式语法下英汉被动构式功能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张晓;英汉带宾语动结构式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小静;基于EC模型的汉语“比X_2还X_2”构式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王瑜;Way构式的跨语言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10 刘领;基于MIM模型的现代汉语V给构式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994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94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