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顺序和认知模式顺序的象似性研究
本文选题:语言结构 + 象似性 ; 参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语言结构反映认知结构。语言结构的顺序映照人们的思维顺序。语言结构的排列顺序反映人们实际经验的顺序,即人们感知世界的顺序。句法结构及语篇结构顺序反映时间顺序及焦点—背景顺序、无标记—有标记顺序、突显顺序、对称结构及整体—部分顺序等认知模式顺序。象似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语言结构。语言结构的象似性为我们研究语言与认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由于受到诸如语法化原则、韵律原则、省力原则或经济原则及语用原则等因素的制约,语言的象似性程度会有所减弱。语言正是在象似性与任意性的互动中发展变化的。
[Abstract]:Language structure reflects cognitive structure. The order of language structure reflects the order of people's thinking. The order of language structure reflects the order of people's actual experience, that is, the order in which people perceive the world.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discourse structure order reflect the order of time and focus-background, unmarked-marked order, prominent order, symmetric structure and whole-part order. The principle of iconicity dominates language structure to a large extent. The iconicity of language structure provides us with new methods and new perspective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and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grammaticalization principle, prosodic principle, labor-saving principle or economic principle and pragmatic principle, the iconicity of language will be weakened. Language develops and changes in the interaction of iconicity and arbitrarines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熊沐清!411201;论语篇视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永平;英语的象似性及其语言认知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波;中古汉语介宾短语“於/在+处所”句法位置的变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潘玉坤;西周金文中的同位语结构及其语序[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2期
3 熊仲儒;动结式的致事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王霜梅;汉语定中短语转喻探微[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5 刘珍;刘延秀;;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王晓坤;当代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王冰营,吕娜;从图形—背景理论看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凸显功能[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赵永峰,赵应吉;外语课堂语境建构的动态模式[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孟万春;;介词结构“在+处所”句中分布的制约因素[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彤;俄、汉语时间范畴多视角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6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王建华;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9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华;新兴区别词的语义认证及其产生发展规律[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墨翰;现代汉语反转致使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美玲;“上”“下”语法功能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4 季艳;特殊“比”字句的研究与教学[D];苏州大学;2006年
5 朱坤林;现代汉语“猜测”类动词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6年
6 王红明;紧缩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虹然;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魏丽琴;英语、日语和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型复合名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丽彩;现代汉语中表伴随义的三个格式考察[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陈慧;“N1+的+N2”中N1N2语义搭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毓林;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J];当代语言学;1996年02期
2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金立鑫;对一些普遍语序现象的功能解释[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5 王寅;标记象似性[J];外语学刊;1998年03期
6 王寅;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认知语言学讨论之一[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7 沈家煊;英汉对比语法三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8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9 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5期
10 熊沐清,刘霞敏;从连贯的条件看几种连贯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秀莉;林璐;;也谈语言符号的象似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鲁苓;语言符号:任意性还是象似性——“语言符号象似说”的几个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3 顾嘉祖,王静;语言既是任意的 又是非任意的——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4 陈红;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5 王晓友;语言结构的象似理据[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韩景泉,刘爱英;生成语法理论与句法象似性的一致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符娟娟;语言象似性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符娟娟;;浅析语言象似性[J];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9 李振营;;试析语言的标记象似性——从How Old are You说起[J];文教资料;2009年02期
10 蔡雨;;浅析语言符号象似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畅;;从认知视角看皮尔士符号学理论[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文旭;;隐喻的符号学解读[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治安;蒋宇红;;英汉小句中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贾成祥;;论诠释中医文献语言的途径与方法(之一)[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强;;语言结构的轭式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殷相印;;王希杰的人文主义修辞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向;“世界语言结构图集”问世[N];人民日报;2005年
2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陈晓春 整理;语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华日报;2008年
3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珍爱中华语言资源[N];文汇报;2008年
4 朝克;民族语言和民族口头传承文学抢救保护工程的重要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欧阳骏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王尚文;对话的必要与可能[N];文艺报;2007年
7 李宇明;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节选)[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8 张巨龄;从“您”字敬称起于何时说开去[N];光明日报;2007年
9 倪光辉;为中国语言“摸家底”[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姜秋霞;翻译学:科学与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4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5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曲辰;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和法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郑璇;上海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赵明鸣;12-13世纪中亚《古兰经注释》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斯迪克江·伊布拉音;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比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红玉;广告语言中的象似性[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伟;从英法汉基本句式看象似性理据[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王静;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世英;词序象似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袁微;象似性视角下意象主义诗歌的文体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罗阳;词汇符号中的象似性和任意性纵览[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雅刚;基于对布朗与列文森礼貌原则批判上的象似性解决方案[D];湖南大学;2003年
9 葛艳梅;句法象似性与前景化语篇的文体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杨洪亮;英汉存现句名词组定指限制动因认知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7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9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