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声小谱》反映的清代常熟方言声母特点
本文选题:射声小谱 + 常熟方言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清代中叶韵图《射声小谱》反映的清代常熟方言声母方面的特点有: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全浊声母;匣喻莫辨、奉微不分;区分尖团音;知章庄组三等字与精组字声母有别;部分影母字读如喻母;部分疑母字读如喻母;从母与邪母混同;泥母与疑母混同;部分禅母读作古邪母;部分禅母字读为古床母。
[Abstract]:The features of the Changshu dialect in the Qing Dynasty's middle leaf rhyme map are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onants in the Qing Dynasty dialect of the Qing Dynasty: retaining a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completely uncloudy consonant; the metonymy, the differentiating, the micro, and the sharp consonants; the three characters of the Jang Zhang Zhuang group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essence group; some of the shadow mother read as a metaphor mother; the mother and the mother and the evil mother were confused by the mother and the evil mother; the muddy mother and the doubt. Mother is confused; some Zen mothers read ancient evil mothers; some of them are read as the mother of ancient beds.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东釜山大学韩中商务系;
【基金】: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古代方言文献丛刊”(143) 湖北省级教研项目“民族院校语言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YS1201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丹;;江苏常熟梅李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10年04期
2 杨佶;当代苏州方言尖团音情况的初步考察[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丹;;_瀶灧ɑ蜆^型[x看吴姙常熟妐“V晪”的功能——兼娭o"姙方言“V晪”的功能演媻榐型[J];汉语史学报;2011年00期
2 郑伟;;《切韵》寒韵字的演变特征与现代吴语[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2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盈新;昆山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黄卫静;河北方言的尖团音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毕晟;《汉音集字》声母j、q、x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雪丽;河南省中原官话尖团音的发展演变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李书敏;大名方言尖团音今读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6 刘玉娜;河北邱县方言尖团音的分布与变异[D];暨南大学;2012年
7 陈夏青;吴语嘉定华亭话音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益;湖南省临武土话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都兴宙;;中古知系声母的拟音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2 王苹;;谈谈宁波人如何学好普通话声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年02期
3 孙立新;;陕西澄城方言心母逢洪音读作[t]声母[J];中国语文;1994年05期
4 肖永凤;六枝方音及其辨正[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5 刘淑学;现代汉语中u韵尾的汉字在日语中的音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李云兵;苗语方言比较中的几个语音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7 苏迁乔;咬字与吐字训练对歌唱的作用[J];艺术探索;2001年06期
8 史震己;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J];中国京剧;2004年09期
9 黄玉雄;;广西龙州粤方言语音记略[J];语文学刊;2006年14期
10 成艳;;《广韵》声韵调及太原方言声韵调对比[J];魅力中国;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桑漪;渡边泰堂;;声母分析和媂R%研究[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2 郑林啸;苏彦华;;声母统计分析的软件实现[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顾晓微;刘玉珍;;天津方音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4 马斌;徐波;黄泰翼;;基于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汉语全音节识别系统[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林双萍;;谈汝城话[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盛元军;柳克俊;;声母音长转移概率在汉语半音节语音识别系统中的应用[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7 周杰;;留学生语音教学之我见[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刘福铸;;莆仙方言独特的“诗”[(?)]声母研究[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邱伟;徐秉铮;;基于声、韵识别的汉语声控打字机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王站东;叶士元;陈维民;;汉语单音节中清音声母的识别[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悦玲;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声母辨正[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沈锡伦;汉语零声母的发展[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王志方;巧用表格教语音[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郎锦华;小学拼音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5 徐斐;金华方言撷趣[N];金华日报;2005年
6 孙二女;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苏岩;小学语文课如何实现渗透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陆扬;速录员从业“门槛”变高[N];国际商报;2003年
9 魏元石;《字母表》教学刍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郑张尚芳;虎年说寅、虎[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轶之;吴语塞音声母的声学和感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杰;先秦楚系简帛语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红;《切韵指掌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任少英;韩汉声韵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Nghiem Thuy Hang(严翠恒);汉越语音系及其与汉语的对应关系[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钟江华;湖南张家界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海鹰;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太原方音百年来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5年
2 刘世明;钱大昕古声类系统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波;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声学实验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邵晶;山西高平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何惠玲;中山粤闽客方言声母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龙国莲;邵阳方言声母历史层次初探[D];广西大学;2008年
8 柏丽洁;常熟(大义)话词汇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张伟娥;交泰韵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蒋婷婷;全州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语音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1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2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