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存在于形而上学中的隐喻

发布时间:2018-07-23 11:55
【摘要】:在所有语言现象中,隐喻是最让人费解的意义之谜。隐喻渗透到语言活动的全部领域,具有丰富的思想历程。它从话语修饰的边缘地位被提升到理解人类本身的中心地位。海德格尔指出,"隐喻仅仅存在于形而上学之中"。本文从形而上学的转录与隐喻的转录、形而上学的扬弃与隐喻的扬弃、形而上学隐喻3个角度分析隐喻与形而上学的内在关系,力图揭示存在于形而上学中的隐喻的实质。
[Abstract]:Of all linguistic phenomena, metaphor is the most puzzling mystery of meaning. Metaphor permeates all fields of language activity and has a rich course of thought. It is elevated from the marginal position of discourse modification to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understanding human beings themselves. Heidegger points out that metaphor exists only in metaphys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ysics and metaphysics from three angles: metaphysical transcription and metaphysical transcription, metaphysical sublation and metaphysical sublation, metaphysical metaphor, and tries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metaphysical metaphor.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
【分类号】:H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飚;徐健;;隐喻性语篇中语义连续统的认知分析[J];大家;2011年15期

2 曹人龙;;性别歧视语言二元性在认知语言学中的探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龙涛;;抽象名词的隐喻性“有界”空间范畴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寅;;认知语言学[J];中国外语;2011年04期

5 郭琳;;“隐喻”概念与弗莱的文学批评[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6 耿幼壮;;火焰与灰烬之思——德里达的“符号学”[J];文艺研究;2011年09期

7 王龙贵;;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识解[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8 李天行;彭宣维;张莎;;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9 龚立民;;浅析汽车广告语篇中的隐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王寅;;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当代隐喻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文斌;;同隐喻性·异隐喻性·主体性·主体间性·隐喻间性·主体自洽——对隐喻认知构建与解读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于云玲;杨一博;;哲学视角中的隐喻——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聂焱;;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一座里程碑——评王希杰《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郝彦;;浅析消极言语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礼权;刘风玲;;认知视野中的比喻造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何华;;解读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谷化琳;;同类比较的字面话语与隐喻话语[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杨乃乔;西方的汉字偏见与东方的汉字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胡为雄;关于汉译中的“意识形态”一词[N];学习时报;2008年

3 王彬;“超隐喻”的透明度[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4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竹;语言形而上学及其与语用学发展的关系[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翠英;隐喻和相似性的辩证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萌;隐喻的人本原则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4 张玉蓉;隐喻的衔接与连贯功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金国旗;词义理据和隐喻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怡玮;中西时间隐喻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郑宝花;中英人体动作隐喻对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灿;隐喻的语篇功能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相龙烽;西方隐喻范畴的美学内涵[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孙剑;介词框架“在X前”的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39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39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f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