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英跨语言迁移的国内外研究比较

发布时间:2018-07-29 05:43
【摘要】:研究跨语言迁移对于语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指导借鉴作用。国内外都有不少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具体差别却很大。本文比较详尽地回顾了国外在汉英跨语言迁移方面的主要研究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并从研究重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几个方面,与国内的研究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内学者在汉英跨语言迁移方面可以拓展的研究方向,以及对外语教学中的改进和提升。
[Abstract]:The study of cross-language transf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engaged in this area of research, but the specific research is very different. This paper reviews in detail the main researches and achievements in Chinese-English cross-language transfer abroad,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e domestic studi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research focu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that Chinese scholars can expand on Chinese-English cross-language transfer,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分类号】:H313;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3期

2 尹鸿涛;;浅析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J];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芸;母语(汉语)迁移对中职学生英语阅读的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李晓丹;母语干扰对英语写作影响之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计晓曦;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廖明霞;母语正迁移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巧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模式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庄姝颖;;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才智;2011年11期

3 叶如祥;;母语文化与大学生二语写作中的错误相互关系分析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佳;;“母语迁移”在二语写作中应用和发展的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胡国瑞;;基于认知参照点原则的大学英语写作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6 邓玲;方煦;;从母语负迁移谈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基于研究生多文体英语写作情况的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7 彭泼;;母语负迁移现象对英文写作的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王佳;;英语写作中句子表达错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9 覃儒奎;;对基础阶段学生英文写作中第一、二人称代词转换问题的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05期

10 王宗迎;;母语写作能力与外语水平对外语写作的影响[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善平;;语言迁移之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立非;;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语料库语言学视角[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蕾;词汇知识与词汇应用能力关系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词素字频对偏正词识别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文明;汉语使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骏;基于语境理论的记忆策略训练在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晓宣;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及相关对应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国芳;仿写法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倪慧红;母语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张旭;对比修辞理论框架下的大一新生议论文修辞模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梦;中外英语教师的写作课堂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剑锋;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英语写作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贾琼;记忆输入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说明文写作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晓宁;;母语阅读策略迁移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2 李傲;;语言迁移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3 郭晓玲;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区少绵;利用母语优势与排除母语干扰—浅谈大学英语的双语教学[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梁智吾;中国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8期

6 龙友元;汉语作为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李雅颖;;试论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汉语正迁移[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尹少平;;从大学生英语语法基础薄弱对“交际教学法”的反思[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9 陈保红;单伟龙;;母语思维对英语阅读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文静;英汉对比分析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红梅;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夏洋;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赵靖辉;中学英语学习中语法负迁移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同;新课程教材中语言目标与文化意识目标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丁敬武;英汉对比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和前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廖明霞;母语正迁移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熊金芳;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红梅;母语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负迁移及教学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冶福东;英汉语言句法层面的特征对比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立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可能性研究[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温美昕;韩晓方;;概念整合与语言的理解和教学[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吕必松;关于中高级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4 刘新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0期

5 黄志强;;语言教学的流派及教学特点[J];文教资料;2008年18期

6 张平;;语言教学的语用学视角[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向航;;韩国人学汉语的偏误分析及相应的对韩汉语教学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8期

8 W. E. Rutherford;侯敏;范小群;;语法意识唤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02期

9 温美昕,韩晓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和教学[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任强;游建民;;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青妹;;语言测试的世纪回眸与展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李勇;;中外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及产生的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王火;;略谈语言教学和逻辑教学的撞车现象[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余瑾;;汉语国际推广若干问题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5 何孟谦;;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6 韩学金;韩潇;;对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姜亚军;姚喜明;;评《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武继红;;论学习词典中隐喻对搭配形成的影响——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搭配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赖瑞芝;;语言教学之我见[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美术学院 李航;谈造型形式语言教学[N];美术报;2011年

2 永城市李寨镇初级中学 陈占领;创新思维是语言教学的主旋律[N];商丘日报;2011年

3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许憬;让语言教学重新焕发生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余映潮;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N];光明日报;2005年

5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幼儿园 王秋英;提问把握三点[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陈芳 福建闽侯;汉语“内冷”源于工具化语言教学[N];中华新闻报;2005年

7 驻京 夏俊;学了8年英语,为何不能交谈[N];解放日报;2007年

8 倪洪章;语言教学数字化[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加拿大阿波罗科技集团主席 比尔·英格利史;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网络教育技术[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春艳;当代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红;语义提取:基于第二语言词汇能力角度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袁平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王淑艳;外来人口与广州市语言状况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张珊珊;重铸与第二语言发展:基于显性,,感知和修正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7 廖春红;内容依托教学模式中学科知识习得研究:一项基于法律英语课程的案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敬;两种英语教育模式下的幼儿英语pro-drop参数建立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月;输入假设的认知阐释与语言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金荣;通过基于顺应论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雪梅;关于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倩;通过文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丹;西班牙语词源分析及其在西语教学中的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冯明智;英语课堂交际法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维安;关于语言的反思及其对中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新宇;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文莉;大学英语教师信念和学习者信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俞惠;英语词汇的文化色彩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51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51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