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篇章的“文化性”

发布时间:2018-07-29 09:13
【摘要】:本文从回顾篇章"文化性"在不同学科中的研究情况入手,通过对篇章"文化性"和其他篇章特性之间关系的考察,指出篇章的"文化性"贯穿于篇章的各大基本特性之中,是"篇章性"的重要显现。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篇章"文化性"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篇章"文化性"未来研究方向的设想。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review of the study of "culture"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points out that the "culture" of the text is permeated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 and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text". And put forward the assumption of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cultur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篇‘文化性’的理论建构研究”(11BYY117)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俞如珍;跨文化交际──语篇对比分析一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2 马博森;国内对比语篇研究:现状与借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0期

3 刘齐生;文化对语篇结构的影响──中德日常叙述比较研究[J];现代外语;1999年04期

4 刘礼进;英汉篇章结构模式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9年04期

5 许力生;语篇跨文化对比的问题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道华;英汉隐喻语用操作对比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樊建华;金志成;;语码转换的文化及心理因素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齐生;“跨文化能力”之概念及其引出的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伍敬芳;赵湘波;;英、日、汉语中的通感现象——从心理学到认知语言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周锰珍;论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跨文化经济交际[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赵德全;;概念功能的传译——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翻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黄志军;《围城》“双面镜”现象探讨[J];黑河学刊;2005年04期

8 尹晓煌;;美国华语文学之历史与现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9 刘齐生;中德叙述语篇中的因果关系结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刘齐生;德国篇章语言学:源起与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4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珂;英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冯阳;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杨;中英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友香;系统功能视角的旅游语篇英汉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裴国丽;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对语篇构成的影响及翻译[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4 苗娟;人本主义教学: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芦俊燕;语言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兆林;英汉经济类语篇篇章结构模式之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王俊捷;汉英企业篇章的跨文化对比分析及山东企业篇章的英语翻译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席留生;英汉科技说明文对比分析[D];河南大学;2003年

9 张亚萍;中英文书评语篇结构对比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红娟;[D];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如珍;跨文化交际──语篇对比分析一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2 刘齐生;德国篇章语言学:源起与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刘礼进;“形合法”与“意合法”辨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俞如珍;;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因素[J];山东外语教学;1993年01期

5 徐玉臣;英汉语言主要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1996年04期

6 左岩;汉英部分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7 徐赳赳,JonathanJ.Webster;复句研究与修辞结构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8 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9 马博森!310028杭州;话语分析及其方法(概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3期

10 徐盛桓;关于英汉语篇比较研究——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燕敏;;隐喻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李之凡;施红梅;;浅论高职类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特色[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邹莹洁;;汉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郑荣馨;论语言得体的文化性[J];常熟高专学报;1998年04期

5 彭敬;;关于词典本质属性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单士坤,王绍斌;论篇章性的构成标准[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包通法,唐灵芝;论符号的文化性和民族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张宜;论语言的社会性与文化性[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简易民;论语言的社会性与文化性[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10 刘婧;吕金洲;;对外汉语修辞学的跨文化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维鼎;;语符之文化编码[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约记者 邵全臻;普通话与方言能否和平共处[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军;《文心雕龙》的篇章语用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淑雁;阐释学在分析文化性误译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茹娟;汉语隐喻词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丽;《国际少儿汉语》与《轻松学汉语》的异同[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赖良涛;从社会和心理双重角度对语篇连贯和衔接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5 胡苏姝;《嘉禾吏民田家儌》人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陈惠军;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迁移[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梁海东;当代汉语流行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立立;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苗慧;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丽娟;文化误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52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52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