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词性宾语的指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12:01
功能语法中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指的是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名词性成分所表达的内容,与语境、名词性成分的特点和句法形式都密切相关。语法学界对现代汉语述宾结构中名词性宾语的指称性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有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根据语言学界对名词性词语指称性的认识,出现在某种句法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首先可以分为指称成分和非指称成分,指称成分可分为有指和无指,有指成分再分为定指和不定指。现实语境中,如果发话人预料受话人能将这个名词性成分确定为已知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实体,并使用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来使受话人明确该名词的所指物,那么这个名词性成分是定指的;如果发话人不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特定实体,或者预料受话者不能确定该名词的所指物,那么该名词性成分是不定指的。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需要从语言形式和所表达的内容两个方面来综合考察。 借助于数据统计、句式变换、归纳推理、描写与解释等研究方法,可以发现现代汉语四种普通述宾结构和四种带补语的述宾结构中名词性宾语的指称性特点。普通述宾结构中名词性宾语的指称性情况如下:1)普通动词直接带宾语,对宾语的指称性没有特殊要求;2)否定词排斥不定指的数量名短语充当宾语,有否定词修饰的述宾结构宾语一般是定指的;3)重叠式动词所带的名词性宾语要求是定指的;4)双宾结构中近宾语一般是定指的,远宾语一般是不定指的;5)表存在的存现结构对名词性宾语的指称没有特殊要求,表隐现的存现结构的宾语一般是不定指的。各种带补语的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情况如下:1)带动量补语的述宾结构中的宾语要求是定指的;2)带可能补语的述宾结构的宾语一般是定指的;3)带结果补语的一般述宾结构对宾语指称没有特殊要求,结果补语为“完”时,宾语可以是无指或定指的;4)补语是单个趋向动词的述宾结构对宾语的指称没有特殊要求,带复合趋向补语的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与前面动词的性质和宾语的位置有关:V为不及物动词时,宾语是不定指的;V为及物动词时,只有在①V+C1C2+O结构中,宾语要求是不定指的,其他②V+C1+O+C2和③V+O+C1+C2结构中,宾语可以是定指,可以是不定指。 通过对各种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情况的考察和整理,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思考语法结构与宾语指称性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类认知和语言表达的一些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本文编号:2152399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一章 现代汉语指称的分类
第一节 指称与非指称
一、指称成分和非指称成分的界定及词汇表现形式
二、述宾结构中名词性宾语的指称性和非指称性
第二节 有指与无指
一、有指、无指与句子的情态
二、述宾结构中的有指成分宾语和无指成分宾语
第三节 定指与不定指
一、概念界定和词汇表现形式
二、在句法位置和功能上的区别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普通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
第一节 否定与宾语的指称性
一、现代汉语否定词的用法
二、否定词对宾语指称性的制约
第二节 动词重叠与宾语的指称性
一、重叠动词后宾语的指称性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双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
一、双宾结构的句法结构式和语法意义
二、宾语的指称性
第四节 存现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
一、存在结构宾语的指称性
二、隐现结构宾语的指称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带补语的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
第一节 带动量补语的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
一、宾语指称性的特点
二、原因分析
第二节 带可能补语的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
一、可能补语的结构形式
二、宾语的指称性
第三节 带结果补语的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
一、带结果补语的述宾结构的形式和意义
二、宾语的指称性
第四节 带趋向补语的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指称性
一、带趋向补语的述宾结构的意义和结构形式
二、宾语的指称性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高顺全;有关“定指”的几个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王红旗;;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4 王红旗;;“指称”的含义[J];汉语学习;2011年06期
5 陈俊和;;试论现代汉语指称分类系统[J];兰州学刊;2009年S1期
6 黄南松;;现代汉语的指称形式及其在篇章中的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7 邵敬敏;罗晓英;;“别”字句语法意义及其对否定项的选择[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4期
8 任鹰;;动词语义特征对共现名词指称方式的制约和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3期
9 魏红;储泽祥;;“有定居后”与现实性的无定NP主语句[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3期
10 郭贵春,刘高岑;指称理论的演变及其语境重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52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5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