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阐释

发布时间:2018-08-22 16:59
【摘要】: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学派继概念隐喻观及映射论之后隐喻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认知主体通过不同认知空间特征的类比、映射、整合及扩展,构建新的结构,产生新的意义。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认知是在概念整合网络中多空间的复杂映射,它是一个动态实时意义的构建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认知思维活动。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认知主体隐藏于隐喻幕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作了更为深入的揭示,对隐喻的认知与解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is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metaphor after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apping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holds that the cognitive subject constructs a new structure and produces new meaning by analogy, mapping, integration and expansion of different cognitive spatial features. Metaphorical cogn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is a complex mapping of multiple spaces in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It is a dynamic real-time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a creative cognitive thinking activity.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少华;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2 李明;;从主体间性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刘立香;刘德美;;体育新闻语篇的隐喻及功能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史厚敏;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曾庆敏;;英语中的名词化隐喻及其语篇功能[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甘智敏;梁晓波;;英汉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王萍;周桂君;;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邱志芳,林晓萍;名物化的语义特征和语篇功能[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4期

8 戴聪腾;张聪义;;“ON/SUR/上面”的意象图式与隐喻投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罗渊;毛丽;;从“狭义”到“广义”: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及其学术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郭善芳;概念合成理论与虚幻思维空间[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治敏;俞士汶;;n-n三字隐喻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向东;网络环境下的跨学科知识共享[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5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6 朴珉秀;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志芳;英语动词的名词化认知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2 蔡辉;言语幽默乖讹与消解机制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彭静;诗歌隐喻的功能性解读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李敏;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董平荣;合成空间理论对“绝句”文本意义构建的认知解读[D];重庆大学;2003年

6 高磊;从认知角度谈隐喻及其意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周勤;隐喻的认知语言学与动态概念语义学诠释[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秦峰;对过去时态非过去用法的认知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陈宁红;[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陈颖辉;论体育隐喻在英文商业写作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铁省林;西方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嬗变[J];齐鲁学刊;2003年02期

3 朱桂成;模糊语言学架构下的译者接受[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冯文坤,何颖;论译者主体性之构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旷剑敏;从林纾的翻译看翻译的主体间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7 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J];中国翻译;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新颖;;概念合成与“门”族词的生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冉明志;;概念整合理论对死亡委婉语的阐释[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高培新;焦红卫;;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相互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4 宋宏;;英汉语“红色”的概念隐喻比较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殷水贵;邹芳;;论隐喻在概念整合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9年17期

6 赵凯;;英汉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双重性[J];考试周刊;2009年45期

7 李磊;;从概念整合看翻译中的杂合现象[J];镇江高专学报;2010年01期

8 邹艳萍;;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英汉情感隐喻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9 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高彬;;简评合成空间理论的不足[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小潞;李恒威;;隐喻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综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王文斌;;同隐喻性·异隐喻性·主体性·主体间性·隐喻间性·主体自洽——对隐喻认知构建与解读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王晓辉;;语义双关修辞解读中的隐喻思维与认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勇卫;;简析酒语词语义的生成和修辞认知[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汪云;崔娟娟;;认知隐喻及其判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9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栾丽娜;概念整合理论对双关的认知阐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洁;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唐诗隐喻翻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璨;广告语篇中仿拟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10年

4 曹玲;间接言语的认知阐释[D];河北大学;2005年

5 付艳丽;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英汉隐喻认知对比分析[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6 阿荣;商业广告的概念整合网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翟秀霞;汉语网络语言变异的认知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8 刘慧;心理空间理论与话语误解[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周兰;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隐喻分析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唐瑶;对汉语Vi+NP结构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97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97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