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历史语用学研究方法:问题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8-08-24 15:12
【摘要】:历史语用学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真正成为语用学的一个相对成熟的分支学科还是本世纪初的事。本文在阐释历史语用学的学科性质后,重点呈现该学科现有的方法体系,并对具体方法的难点和局限加以反思,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1)选择具有交际功能的文本,关注文本的典型性,克服语篇分析挑选文本的难题。(2)选择文体语料库和可靠权威的语料库,重塑语境,考量功能与形式的对应是否完整和全面,保证语用解读的可靠性,超越语料库脱离语境和单纯从形式出发的局限。
[Abstract]:Although historical pragmatics has a long history of study, it has become a relatively mature branch of pragmatic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After explaining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of historical pragma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presenting the existing methodological system of the subject, reflecting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then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1) choosing the text with communicative function;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typicality of the text, and the difficulty of text selection in text analysis is overcome. (2) selecting the stylistic corpus and the reliable and authoritative corpus, reshaping the context, considering whether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function and form is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so a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To transcend the limitations of corpus from context and form alon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基金】: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改革型项目“当代西方语言学前沿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编号:NJU985JD0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姜望琪;;再论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1期

2 曲卫国;;英语招呼语的历时语用研究[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年01期

3 王雪玉;;文学语篇中的礼貌探微[J];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4 王欣;九十年代语用学研究的新视野——历史语用学、历时语用学和文学语用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5 詹全旺;;英语增强词terribly的主观化——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冯志伟;;论语言学研究中的战略转移[J];现代外语;2011年01期

7 丁崇明;荣晶;;女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考察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王雪玉;陈新仁;;国外历史语用学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建华;;语境与文本理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小红;;语言背后的镜子——简析预设在语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层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陆昌萍;;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语用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丽;;基于顺应理论的高职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亢娟妮;;动态顺应下的中西方面子观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胡文婷;;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苏杭;;留面子·丢面子——用布朗和莱文逊的礼貌理论分析《老友记》中的一段幽默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赵怀志;;拒绝言语行为及应对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薛蕾蕾;;政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策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朱延洁;;从合作原则偏离角度看《武林外传》中的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模糊限制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陈顺金;;幽默的合作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丽君;张明丽;宋翊宁;;纽马克翻译理论在公示语英译中的运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婷婷;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分析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黄圆圆;《老友记》幽默对白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崔有为;以利奇和顾曰国为代表的英汉礼貌原则比较研究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徐雪琳;权势关系的语用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刘进;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刘姥姥话语英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望琪;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2 曲卫国,陈流芳;汉语招呼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董银秀;牛爱萍;;汉语通用社交称呼语及其历时变化(英文)[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何自然,吴亚欣;语用学概略[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5 邵志洪;从Hamlet与Polonius的对话看会话中的“合作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6 姜望琪;;语篇语义学与评价系统[J];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7 杨雪燕;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

8 曹精华;“军规”之诈——从语用学角度对Catch-22的文体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9 宁一中;论巴赫金的言谈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10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崇明;陈绂;;现代女性配偶称呼语考察分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冠连;;语言符号的局限和语用学[J];外语研究;1991年04期

2 徐海铭;论语用学研究的趋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刘根辉,李德华;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4 马冬;;语用学框架中的语境思考[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5 龙桃先;;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9期

6 王凤琴;;语用学与交际能力[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2期

7 李媛媛;;驳语用学是“废纸篓”之谬[J];文教资料;2010年32期

8 I.Kecskes;L.Horn;王小潞;吴庐春;;《语用学探索:语言、认知与跨文化视角》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9 钟福连;;语用学的发展:与修辞学的交汇[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冯炜;“语用学第二届全国研讨会”在济南举行[J];语文建设;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轩治峰;;含意的解读及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开宝;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林书勤;;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唐德根;吴静芬;;语用行为素的耦合与跨文化特殊会话含义的产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姜国权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博弈论和演化论拓宽传统语言学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褚修伟;程式性言语事件—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叶慧君;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王建华;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兆娟;语用学视角下的双语词典词语定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敏玲;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话语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肖思涵;微博营销语言的语用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陈杰;语用预设在合同法默示条款中的体现[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赵倩平;时间指示语的语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庞亚飞;“禅门公案”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8 张丽清;法律语言模糊性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徐姗姗;第三方结束冲突话语策略的语用学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建奇;现代汉语商业营销用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1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01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5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