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的语言适应行为研究——以合肥、南京和北京三地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language survey data of Hefei, Nanjing and Beijing,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language adaptation behavior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esident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both native and immigrant populations have language adaptation behaviors. This adaptive behavior is embodied in the selection of macro codes and the use of microcosmic language variables, and its general feature is that it tends to be high and avoids low. This kind of behavior will have an impact on both Mandarin and dialect systems. It will gradually expand the space for use of the high-prestige variant in both systems, and gradually attenuate the low-prestige variant until it disappears completel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编号:09YJC740041) 江苏省社科项目(编号:07yyb004)资助
【分类号】:H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付义荣;南京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及其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安;论语言的变化与变异规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冯丽云;《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张国宁;李军;李玲玲;;法律英语语言的简明化[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陈走明;中国英语的合理性及其存在意义[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刘电芝,洪显利;影响儿童早期语言获得的主要因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卢伟;略论东南亚华裔学生华语学习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1年04期
7 赵文学;美英社会语言学研究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叶起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阅读理论[J];外国语言文学;2002年04期
9 陈苏丹;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社会市场价值因素透视[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3期
10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划分的学科基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丁一平;1953-1966工业移民与洛阳城市的社会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8 曾炜;绝对程度副词及相关形式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孙国亮;小说日常话语的叙述表征[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郝会丽;论新闻语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邓晓华;疑问句的功能偏离——转喻功能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毛悦;影响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程刚;广西语言态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6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丁炜;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玉枫;论交际中的性别差异[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梅;徐州市区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10 门高春;汉语恭维答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端明;普通话推广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付义荣;南京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及其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郭熙;对新时期“推普”的一些思考:以江苏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徐大明;;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5 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变化——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6 郭龙生;当代中国普通话推广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J];修辞学习;2004年03期
7 周炜;影响拉萨城镇居民双语使用的若干因素——1999年西藏城镇居民语言使用调查报告之一[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徐大明;语言研究的科学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9 丁崇明;男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演变、功能配置及竞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10 苏金智;国内外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概述[J];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俊英;;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雪梅;;城市化进程中移民的语言选择——以河北省廊坊、宣化、邯郸、石家庄四地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赵江民;;城市化维吾尔族语言使用情况探究[J];语言与翻译;2006年03期
4 王玲;;句法结构的定量分析——以“有+VP”格式为例[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5 刘宏宇;李琰;;从达斡尔族的语言转用看城市化进程对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第十章 人口与城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1年06期
7 莫红霞;;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语言接触与语言认同研究——以杭州市农民工为调查样本[J];文教资料;2010年14期
8 ;第四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应用语言学系主任(所长)论坛举办[J];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04期
9 王青;张红梅;陈正玉;;市县广播电视推广普通话的作用[J];新闻爱好者;2010年04期
10 徐大明;王玲;;城市语言调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新周;城市进化,方言退化[N];大连日报;2007年
2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字网 中国教育报文化社会部;在我国方言还需要“保卫”吗?[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记者 焦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创新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宋晖 通讯员杨红;语言生活问题:解决胜于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宋晖;中国语言生活问题全景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高直 北华大学文学院;语言生态教育:“和谐语言生活”之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敏;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方言词汇变异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李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语言变异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3 陈焱;关于英汉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的比较研究[D];鲁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29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2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