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黎锦熙先生汉语释词的特点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8-11-03 08:20
【摘要】:黎锦熙先生是上个世纪最为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工作在许多领域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黎先生汉语释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意示范性,重视近代"国语文学"中的词汇,注重词义的系统性。在探求词义的方法上,以声音为枢纽,纯熟地运用一声之转;充分考虑古人的属辞之例,同时广泛地联系古今方言俗语。
[Abstract]:Li Jinxi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linguists in the last century. His research work is pioneering in many fields, and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Li's Chinese interpret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is attention to demonst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vocabulary in Modern Mandarin Literature, and the systematization of word meaning. In the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the meaning of words, take the sound as the pivot, skillfully use the turn of a sound, fully consider the case of the ancients' words, at the same time, extensively relate to the ancient and modern dialect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四贵;;《马氏文通》的介词理论及其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张柏青;“二十四韵”语境别义──《二十四诗品》作者补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熊仲儒;;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陈敏;;现代汉语助词“着、了、过”的演变——兼从“着、了、过”的历史演变看“形容词+动态助词”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张明友;;“已经”语法意义新探——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发的思考与探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王琳;;方位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李美妍;;先秦汉语特指式反问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朱文豪;;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现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丽娟;张坤丽;袁应成;昝红英;;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连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淑营;《列子》介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志成;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征稿启事[J];汉语学习;2009年04期

2 ;《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评介[J];语文建设;1995年12期

3 ;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征稿启事[J];语文研究;2009年04期

4 谭晓平;;从中文信息处理角度看《新著国语文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刁晏斌;;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语文;2010年04期

6 黎锦熙;黎锦熙先生序[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7 黎泽渝;黎锦熙先生和《中国音韵学》[J];语文建设;1994年03期

8 王,

本文编号:2307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07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b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