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江浙诗人不同韵尾阳声韵部通押现象考察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rhyme used by Jiangsu and Zhejiang poets in Song Dynasty, the special rhyme of different rhymes in different rhymes between different rhymes and rhyme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was investigated. The total number of these special rhymes is 862, including: real text and Geng Qing Tong remold, True text and invading Tong remold, Geng Qing and transgression Tong remold, True text, Geng Qing and invasion seeking Tong remand, Cold first and Jian Lian Tong custody, Jiang Yang and Cold first, and Supervision Lian Tong remold, respectively. True text and East Chung, Jiang Yang, respectively, cold with Geng Qing, East Chung, invasion and search separately with East Chung, Jiang Yang Tong remold. Some special rhymes reveal the phenomenon of dialect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different from the Tong language in So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邵阳学院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YY03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74008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71322)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001058C)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青年项目(09B093)成果之一
【分类号】:H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晓南;罗雪梅;;宋代四川诗人阳声韵及异调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一[J];古汉语研究;2006年03期
2 刘晓南;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J];古汉语研究;2001年01期
3 刘晓南;朱熹与闽方言[J];方言;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锐欣;廿八都话的中塞调的实验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2 朱晓农,夏剑钦;上海音系[J];当代语言学;1996年02期
3 张立,吴健平;江南方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J];地理科学;1996年04期
4 丁治民;李俊民、段氏二妙诗词文用韵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杨文全,刘静;试论黑山方言“很”类程度副词的用法[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林凌,李辉,陈莉,孙佩华,谢克强,夏元敏,乔守怡,卢大儒,金力;奉贤县东西部2个人群的体质差异[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林凌,张海国,李辉,金力,卢大儒;上海郊区居民和台湾高山族的体质比较[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傅国通;蔡勇飞;鲍士杰;方松熹;傅佐之;郑张尚芳;;吴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9 郑张尚芳;;皖南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10 汪平;;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J];方言;198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8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红;《切韵指掌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钱毅;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曦;宋代福建音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虹;有宋前期近体诗用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罗雪梅;宋代四川诗人用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永生;盐阜地区方言语音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姚志红;《说文解字》大徐反切音系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新潮;衡山方言“夹山腔”语音过渡性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曾建生;论湘语入声演变的历史轨迹[D];暨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韫佳;王禹PA、杨亿诗用韵考[J];古汉语研究;1992年03期
2 田范芬;宋代湖南方言初探[J];古汉语研究;2000年03期
3 刘晓南;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J];古汉语研究;2001年01期
4 刘晓南;从宋代福建诗人用韵看历史上吴语对闽语的影响[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5 刘晓南,罗雪梅;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作飞;;“万福”补议——兼谈作品断代与语言证据[J];兰州学刊;2011年06期
2 杨文磊;陈晓兰;;“父母官”的由来[J];河南水利;2001年03期
3 白建忠;;“清早”考释[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4 曹小栻;;《禅苑清规》释词[J];汉语史学报;2009年00期
5 林原树;;履历小考[J];干部人事月报;1994年Z1期
6 段改英;;“一尘不染”源流考[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谢美英;;《尔雅·释乐》“徒序列”新解[J];华夏文化;2010年04期
8 张红梅;;周密笔记日常器用类名物词杂释[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魏启君;张荣军;;“不知所踪”有踪可寻[J];华章;2011年22期
10 李小幫;;语气词“已”“而已”的形成、发展及有关问题[J];汉语史学报;2009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骆瑞鹤;《毛诗叶韵补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马晓风;宋代金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晓玄;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宋代新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R墇N;清汪p堋秺i楙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继莉;唐诗声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莎莉;明代江西诗人用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炜;宋代笔记中的俗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石风;隋代墓志铭文用韵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翟其琛;论唐宋诗词对外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0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5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