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的语言磨蚀研究——从语言磨蚀的定义谈起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achievements of language attri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finition is not uniform,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also insufficient.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erosion theory, this study focuses on its different defini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physiology, psychology, cognitive science, general linguistics, 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After reviewing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abrasion and analyzing the related factors that affect language abra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udy of language abrasion belongs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and the reexamination of its definition can bring new enlightenment to the relevant research. It is also helpful to widen the new direction of related research.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外语磨蚀的回归性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1BYY027)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萍,郑树棠;外语损耗与保持[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2 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3 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5 蔡寒松,周榕;语言耗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2 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巍;英语水平与学习动机对中国大学生外语损耗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凤超;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词汇量及常用词汇研究——基于英语口语语料库的词目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王广州;AID和CHAID在多变量市场细分中的应用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年06期
3 黄建玲;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李萍,郑树棠;外语损耗与保持[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5 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6 马广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7 蔡寒松!510631广州石牌;生命全程心理语言学: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8 吴丽林!410077;英语学习者词汇记忆差异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9 吴旭东,张文忠;我国外语教学实验研究质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10 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晶;;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教学探析[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2 徐帅;;如何看待修辞定义的分歧[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3 李焱;;对比语言学概述[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4 郑颐寿;;论汉语辞章学的定义[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大强;;当我们谈论X时[J];理论探讨;2011年04期
6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J];大家;2011年17期
7 黎鸣;;汉语言文字的儒家通病[J];博览群书;2011年07期
8 彭志斌;;国内双关研究述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03期
9 杨颖;;火星文现象探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4期
10 秦颖颖;;祝福短信与搞笑短信的功能语篇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善平;;语言迁移之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左燕青;;浅析商务口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阿里甫·库尔班;吾买尔江·库尔班;尼加提·阿不都肉苏力;;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网的数据库结构的设计[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邹红建;杨尔弘;;事件预期属性的标注[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林樱;概念的定义和语言的科学性[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2 许嘉璐;语言与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林怡;图书溯源[N];福建科技报;2000年
4 晓白;汉语也有风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晓方;说话和写字的问题[N];湖北日报;2002年
6 ;科技名词应规范[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观照[D];安徽大学;2011年
3 叶其松;术语学核心术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敏;话语标记语浅议[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凌凤;社会语言学基本理论问题审视[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汪静;网络语言的本质及社会功能[D];东华大学;2007年
4 李忠平;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呼语教学[D];中南大学;2007年
5 史维国;《左传》中的处所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谢辉;译者是怎样造就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Pamela Spaggiari(潘美琳);中国成语初探与翻译初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嘎拉;近十年蒙古语术语规范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吉红;语言的非范畴化及其演变过程[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娟;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问候休闲式手机短信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2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5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