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适用语言学:定义、基本特征、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8-11-27 14:23
【摘要】:自Halliday于2006年正式提出"建设一个适用语言学"的口号以来,国内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越来越多地使用适用语言学这个说法,并就适用语言学的定义、目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表明适用语言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到底什么是适用语言学,适用语言学有哪些基本特征,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语言学是如何形成的,Halliday为什么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叫做适用语言学,适用语言学今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至今没有全面论述。本文的任务正是力图给这些问题提供回答,以帮助功能语言学界的同行全面理解Halliday的真实想法,学会适用语言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更多的与语言相关的问题。
[Abstract]:Since Halliday formally put forward the slogan of "Building an applicable Linguistics" in 2006, more and more systematical functional linguist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used the term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defined it as applicable Linguistics. The purpose and method are discussed, which indicates tha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pplied linguistics. However, as to what is applicable linguistics, what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how the systematical linguistic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s formed, why Halliday calls it applicable linguistics, A series of questions, such as which direc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have not been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The task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in order to help functional linguists to fully understand Halliday's true ideas and to learn to apply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linguistics. To solve more problems related to languag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基金】:杭州师范大学勤慎项目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壮麟;;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黄国文;;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许有江;关于生成语法理论认识误区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惠萍;查平;;图式知识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连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刘道武;;主位“使能”与图式在理解中的互动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任长普;张竹莉;周美才;;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宋加高;潘子正;;《锦瑟》两种英译文本的概念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任园园;;英语中的句法歧义分析与歧义排除策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贺春兰;;几种语言习得观的比较与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胡永近;张雁凌;;扩展指代与语篇指代的翻译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谢志娟;;韩礼德的主位结构理论与唐诗《登高》译文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华;;从主位结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易静;;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阅读理解错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侯春杰;;教师语言的人际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方言清;;英语环保类新闻的语篇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娟;;中英文化妆/护肤品广告中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的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陶媛;;政治演说与新闻的关联和及物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白鹏鹏;;探究称呼语的人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娜娜;;全新视角审视下的主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朝涛;中文问答系统中的句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对罗斯福和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汪丽;基于人际功能的听力理解测试及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许家骏;功能分析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竞选州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磊;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在专业英语精读课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婕妤;一项关于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英交替口译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单军锋;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连贯研究及对读前教学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洋;基于本体的医保审计知识库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隆娟;抒情诗隐性衔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国文!510275;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燕萍;曹炜;;关于现代汉语植物词基本特征的计量考察——兼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植物词的诠释中存在的问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枫;;先秦“叙说”类动词语义场基本特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彭鲜红;;也论汉字的基本特征与文化涵义[J];西江月;2010年02期

4 吴卓明;;应用文语言的两个基本特征[J];中文自修;1995年04期

5 周莉萍;;普通话二级甲等的基本特征及达此级别的辅导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韩承红;;太白、岐山一带方言的子变韵[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杨玉辉;;关于大脑与意识理论的新构思[J];未来与发展;1993年04期

8 顾俊才;;“中国”的概念[J];教师博览;1995年08期

9 王晓玲,韩艳萍;Halliday语言符号理论探讨[J];唐山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赵敏;;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未来展望[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启辉;;浅析近代汉语副词“都”的源流内容[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胡松柏;孙玉卿;;试论县域通行方言的形成[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肖惠萍;;浅析博客标题语言的基本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肖惠萍;;网络媒体语言的直白少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彩;;纳西东巴文构建中的客体意识[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何雅媚;;英汉语中被动语态表达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叶宝忠;;文献述评写作之我见[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刘娜;王小捷;;两类中文特殊句式的语义角色标注[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霍晶晶;;剖析以“犀利哥”为典范的“哥”词族[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通讯员 王树丰 记者 徐华;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成立[N];河北日报;2006年

2 姜文兆;“网语”泛滥值得关注并应予遏止[N];中华新闻报;2007年

3 姜文兆;“网语”泛滥当遏止[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阎焕东;成语的误用与陷阱[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姜文兆;“网语”泛滥值得关注[N];今日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谢洪欣;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4 高莲花;生成句法框架内的蒙古语动词及其句法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龙海平;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东林;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李明洁;元认知和话语的链接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沈小仙;古代官名的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套格敦白乙拉;蒙古语语法成分的语法化过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姜美花;客体敬语形态的消失和听者敬语等级的分化[D];延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理;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吴汉江;《现代汉语词典》三字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赵红芳;《聊斋俚曲》俗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思文;隐喻的认知语境观[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徐兢;从系统功能语法分析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李曦;“V+到+X”结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7 闫景伟;批评语言学与英美新闻语篇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8 徐蕾;[D];浙江大学;2002年

9 薄文静;含介词短语“在L”的“把”字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洋;[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61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61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0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