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网络语言的传播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8-11-28 18:52
【摘要】:新的媒介技术的产生必然会给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新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础。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传统语言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变体。随着网络媒介的普及及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语言受到国内语言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方言,是网民在网络空间交际中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通常我们所指的网络语言是狭义的,即网友们交流中使用的传统语言,也包括为了适应网络传播特性而产生的各种新的语言词汇。本文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了网络通用语,即网络交际中约定俗成的语言和词汇;同时还包括了网络流行语,即因为社会公共性事件或者社会热点而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内广泛在网络中流传的网络流行词语。 与以往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网络语言的修辞方式,语用特点,交际场合等不同,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用传播学的传播模式理论对网络语言的传播主体,传播属性,传播内容,传播环境和传播效果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结合了社会语言学,网络亚文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理论,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传播对社会,文化价值观,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研究得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际场所。网络语言也成为了人们平常使用最频繁的语言形式之一。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主体是青年一代,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因此创造出了形式丰富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呈现出的娱乐化,随意化,幽默化等特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使用群体的存在。网络语言是他们表达思想价值观念,寻求身份认同的重要工具。网络空间中使用的网络语言构成了新的更为复杂的“拟态环境”,各种文化价值思想主义都混杂在这个“拟态环境”中。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间接复杂。 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传播内容,传播环境等传播要素,本文认为,网络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语言一方面是现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载体,社会重要的价值观精神文化都集中体现在网络语言中。另一方面网络语言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网络语言通过其强大的传播渗透力,改变了传统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网络语言赋予了受众强大的话语权。有了话语权的受众使用网络语言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的公共事务讨论之中。从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网络语言通过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调整了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新的网络议程设置。 同时本文也指出,在网络把关人削弱的情况下,网络语言的传播中也存在许多具体问题。例如网络语言的语用粗俗低俗化,网络语言暴力等传播现象也时有发生。我们应该在使用网络语言的时候,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使用文明规范的网络语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书;裴景瑞;;浅谈析网络语言的特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1期

2 陈建华;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宿哲骞;;隐喻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华章(教学探索);2006年02期

4 张政英;;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10期

5 白小丽;;网络语言中的拆字合字表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6 齐红飞;;修辞对网络语言中的旧词新解[J];新闻爱好者;2009年02期

7 黄立;;网络语言返祖现象浅析[J];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08期

8 刘海萍;;网络语言的符号学解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9期

9 及文平;郝跃;;网络语言对汉语语汇生成的制约[J];新闻爱好者;2010年19期

10 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语文建设;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郁;邱慧;;90后高中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新特点探析——以贵州省花溪区清华中学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展照英;;浅谈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于桂英;;我对网络语言的认识[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熊前莉;;网络语言的词汇理据分析[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建民;;网络语言中的汉语拼音字母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9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梅龙宝;桑龙扬;程霄;;网络语言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玉成;网络语言 我们能拒绝吗[N];北京日报;2000年

2 姚玉成;网络语言走过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吴红英;面对习作中的网络语言[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辽宁社科院 曲彦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金振邦;网络语言,关注还是漠视?[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黄小英;关注网络语言[N];福建日报;2000年

7 梁睿 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N];光明日报;2002年

8 鲍晓倩;请对网络语言多一点儿耐心[N];经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庄严;亦忧亦患难取舍[N];吉林日报;2005年

10 姚玉成;我们能拒绝网络语言吗?[N];金融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5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李丹;元白诗派元前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周伟业;虚实相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强;中医传播中的主体化倾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庹继光;中国当代传播研究中的理论体系建构[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林成琳;统一性传播理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强;网络语言与中学生用语用词规范性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瑾;汉英网络语言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阳;俄语网络语言的修辞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帆;“火星文”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克花;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阮玮;网络商店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早垒;中英文中的网络语言[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胡愈;网络语言伦理初探[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63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63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