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华人社区”到“全球华语社区”——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研究观念的演进

发布时间:2018-12-10 17:00
【摘要】:在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研究中,人们用"华人社区"来指称整个以及各个不同的华语地区,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社区词"的概念,由此反映了观察视角的更新,以及某些观念的转换,也给相关研究带来较为明显的促进和提高;在以后的研究中,又有人基于社会语言学的言语社区理论,提出"全球华语社区"这一新概念,则又把相关研究纳入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下,使之更具理论色彩,同时也更具可操作性,是相关研究的又一进步。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the language difference and fus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people use "Chinese community" to refer to the whole and different Chinese-speaking regions. Later, some peopl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words" on this basis, which reflects the renewal of the perspective of observ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me ideas, but also to the relevant research to bring more obvious promotion and improvement; In the later studies, some people put forward the new concept of "global Chinese speaking community" based on the sociolinguistic speech community theory, and brought the related research into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o make it more theoretica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more operable, which is another progress of related research.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0-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杨晓黎;;关于“言语社区”构成基本要素的思考[J];学术界;2006年05期

3 田小琳;社区词与中文词汇规范之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张德让,龙云平;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杨晓黎;鲁迅小说词语的形象色彩义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孙建军;汉字的超符号功能及其文化意义[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6 肖建安;论语言的变化与变异规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冯丽云;《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张国宁;李军;李玲玲;;法律英语语言的简明化[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陈走明;中国英语的合理性及其存在意义[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刘电芝,洪显利;影响儿童早期语言获得的主要因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付钢;;语言背景与环境在华裔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作用[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方欣欣;;听力课中引入外来词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实验报告[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田小琳;;香港社区词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郑泽芝;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字母词语识别及考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潘龙刚;语感、语言意识与语文教学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柴俊星;两岸四地公文、公文语体的现状比较及未来走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爱华;劳伦斯作品中的语码转换[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郭利霞;汉语专名洋化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6 郝会丽;论新闻语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邓晓华;疑问句的功能偏离——转喻功能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蒋云华;大学英语“交际—对话”式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蔡丽;海外华语教材词汇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李红霞;称呼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丁安仪,郭英剑,赵云龙;应该怎样称呼现代中国的官方语言?——从英汉对比看“汉语”、“普通话”、“国语”与“华语”等概念的使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杨晓黎;;关于“言语社区”构成基本要素的思考[J];学术界;2006年05期

4 郭熙;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3期

5 夏历;;农民工言语社区探索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学锋;;描写全球华语实态,突破语言规范观——《全球华语词典》述评[J];国际汉语;2011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桂林;;《全球华语词典》的编纂理念与实践[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雪梅;家有家法 行有行规[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2 车晓蕙 郑天虹 赖雨晨;粤普之争 折射社会变迁下的多元文化冲突[N];西部时报;2010年

3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席来旺;“中文教育对美国社会贡献不容忽视”[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坤湖;两岸四地现行公函礼貌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淑娟;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70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70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