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舆情视角下和谐语言生活构建策略研究
[Abstract]:Language public opinion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harmonious degree of social language life, and also provides a focus for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language life.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the hot spots of public opinion related to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have emerged constantly, language life has never been more active, and language conflicts have appeared. In this case, the analysis of language public opinion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nguage life. By monitoring the vulnerable field of language public opinion,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is established to classify language public opinion, and on this basis, different cop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language public opinion (key public opinion, non-critical public opinion and false public opinion). In addition, we also nee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opinion in overseas languages and actively deal with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YY019)
【分类号】:H1-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詹真荣;对前苏联民族语言问题及其政策的历史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2 李枫;;汉语词义与文化因素研究刍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冯广艺;;语言和谐论[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4 周庆生;语言和谐思想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5 赵沁平;;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在“国家语委‘十一五’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1期
6 周庆生;;印度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戴庆厦;;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和谐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孙曼均;;当前语言文字舆情特点与走势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夏莉 张雪莲(实习生);[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卫红;闫秋霞;;论东盟汉语推广中的地缘优势[J];八桂侨刊;2010年03期
2 李英姿;;论中国和谐语言社会的构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张西平;;走向世界的汉语所面临的若干战略问题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王丽;;滇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初探——来自保山学院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6期
5 张永斌;;论民族杂居地区语言和谐问题的研究意义[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张彤;;增强语言传播能力探讨[J];当代传播;2009年06期
7 文峰;;语言政策与国家利益——以印尼华文政策的演变为例[J];东南亚研究;2008年06期
8 于辉;;全球化与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J];东岳论丛;2009年09期
9 胡吉成;;从文化遗产角度探析方言的保护[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阳小华;从语言功能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合理性[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宇明;;关于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思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陈章太;;说语言立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钮葆;;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中不可以把“普通话”改称“国语”[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3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苗苗;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肖建飞;语言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明星;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新加坡语言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海娜;我国国家通用语[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顾平;伦理学视野中的语言伤害问题及对策[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林冬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瑞士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荣静;语言态度与动机对英语教育规划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婧霞;日语国际推广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蔡欣欣;陷于两难的壮汉双语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印;中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安忠芳;建国以来广西语言文字规划略史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10 王雅俊;论语言权及其立法保护[D];新疆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卢华岩;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李枫;;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处理的阶段性划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3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4 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颂;关于语言文化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二)[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2 严玺;浅谈规范语言文字[J];科技资讯;2005年26期
3 王剑华;杨彩娟;;浅论毛泽东的语言传播艺术[J];新闻知识;2011年03期
4 张颂;关于“通用语言”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二[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常启云;;道家语言传播思想探析[J];新闻爱好者;2009年16期
6 于振邦;;英语语言传播中审美原则的“传染”效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7 贺阳;;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2期
8 胡毅;;浅谈广播语言与修辞学的关联[J];大舞台;2011年07期
9 樊友新;;语言传播媒介及方式对语言的影响[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张丽;;模因理论下的网络语言分析[J];华商;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红岩;;语言传播文化中心的现代性重建——跨文化语言传播观念论[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2 鲁景超;;华语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的受众心理研究[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3 张颂;;试论中国播音学的发展与世界华语播音的融通范式[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4 曹进;;网络语言传播的“模仿”与“复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明安香;;试论全球传播格局[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翁佳;;华语播音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为[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7 黄雅琴;;台湾广播节目现状与发展——以中广流行网、飞碟电台、亚洲电台为例[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8 李晓华;;前言[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9 郭玉成;邱丕相;郭玉亭;;武术传播的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邹煜;侯敏;陈玉东;付莉;;基于传媒语音语料库的不同语言样式统计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赵杨子;性别化的语言传播差异并不是绝对的[N];中国妇女报;2010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张日军 施永才 通讯员 缪春山;用兵的语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N];解放军报;2008年
3 田潇;报媒下乡正当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记者 王显琴;用朴实的语言传播党中央的声音[N];林芝报;2007年
5 章新胜;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N];光明日报;2005年
6 刘禹;商务印书馆:汉语语言传播的使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欧阳晨雨;不应强限网络语言使用[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李媛;章小林:传播奥运的“库尔班大叔”[N];中国经营报;2007年
9 李志石;中美首次进行电子商务无缝对接[N];国际商报;2001年
10 冯丽君;论新闻播音的“播”与“说”[N];科学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星龄;财务会计语言观[D];厦门大学;2006年
2 金重建;有声语言传播主体创作自觉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大玮;法语联盟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D];外交学院;2009年
2 任琳;从汉语言国际传播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楠;传播学视野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秋坤;论美国国家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D];暨南大学;2006年
5 战迪;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杨丽艳;央视《百家讲坛》大众化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倩;主体生存视域中的播音主持生态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陈元骊;英语汉语国际传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富裕鹏;汉语国际传播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覃理;广告语言艺术[D];广西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72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7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