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空间”翻译文化资本运作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ode of cultural capital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ranslation, as a means of oper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cultural capital, is restricted by language, cultural status, sponsors and other factors. The "third space", as a "intermediary" betwee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language and cultural inequality, breaks the situation of post-colonial bimodal confrontation,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ethnic groups,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cultural capital to cross the territory of the nation, and inspires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capital.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西译学的哲学思想比较研究”(08K-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2 刘永兵;赵杰;;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外语教育研究与理论建构的社会学视角[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3 朱安博;;翻译中的“同”与“异”之辩[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张玉霞;牛圣恩;;论翻译工作中译者的创造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娄晓超;;影响翻译策略的几点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4 李春香;冯文坤;;后殖民视角下的中国译学研究及其反思[J];才智;2009年20期
5 王培;任晓霏;;从文化语境顺应看外来词翻译中汉语字词的选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余学勇;李奕岚;;论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7 周瑞;王建平;;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郭建红;;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杂合”翻译策略——以《红楼梦》英译本的诗歌翻译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张艳;;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对比莎剧《麦克白》的两个译本[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0 张莉;;互文性与翻译[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冰梅;冲突与融合:阿瑟·韦利的文化身份与《论语》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冯智强;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慧琴;高健翻译协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禹一奇;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交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洁;琴声何处不悠扬[D];苏州大学;2008年
9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钟明国;整体论观照下的《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蓉;从接受美学看《论语》韦利译本[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兰;从后殖民视角看中国文化输出的翻译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芳佳;论女性主义掩饰下的东方主义[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珍芳;韦努蒂翻译思想之再思[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宋莹;从理论旅行角度看后殖民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徐洁;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时尚女魔头》之异化翻译[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吴叶青;阻抗式翻译在英汉互译中的两难境地[D];中南大学;2009年
8 钟俊;接收美学视角下的桂林旅游文本材料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包元瑾;《吉姆爷》陌生化语言特色的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贺婷;翻译暴力:《围城》英译本的文化批判[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三联书店邮购书目[J];读书;2002年03期
2 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3 史宁中;柳海民;;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研究;2003年01期
5 高一虹;周燕;;二语习得社会心理研究: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6 程晓堂;;考试,不是新课程的天敌——关于英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评价关系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年06期
7 吕俊;翻译研究:从文本理论到权力话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吴文安;朱刚;;翻译策略的语境和方向[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9 文秋芳!210093;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10 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绳;对等不对等[J];辞书研究;1982年04期
2 崔宇;;翻译文化观视角下的对等理论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杨柳;文化资本与翻译的话语权力[J];中国翻译;2003年02期
4 范云,邓忠,范振东;的语视角下翻译的不对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袁诹;;不必逢“台湾”加“中国”[J];咬文嚼字;2006年02期
6 潘福燕;;翻译文化观下的对等理论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涂兵兰;从功能语法角度看翻译的不对等[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吴峥嵘;;从《左传》索取给予词汇的对比看先民的人际关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9 刘利;漫议汉英颜色词的不对等[J];滁州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10 郭洁;;对等翻译之我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姚振军;;“典籍”“机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林明金;;Meaning Discrimination in Bilingual Dictionarie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瑶;;从徽语看中古开合分韵的一等韵[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试论翻译中的语言的功能对等[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一宁;规范语言要从娃娃抓起[N];中国服饰报;2010年
2 张涛;“被××”成热门格式的双重隐喻[N];丽水日报;2010年
3 张涛;“被××”成热门格式的双重隐喻[N];丽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傅敬民;文化资本视阈下的《圣经》汉译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王晋军;会话中问句的批评性分析[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茜;教学中文化资本的传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晓琴;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D];广西大学;2005年
3 肖作霞;文化词汇翻译中的对等与不对等[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方胤;翻译中的对等与不对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邓群芳;翻译中的认知补充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郑欢;程式化不对等:对中国医生与病人的门诊会话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耿伶霞;庭审中律师话语与礼貌原则[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美景;从外来词语言二重性看现代汉语外来词的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冀宁华;[D];郑州大学;2002年
10 韩颖;食品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7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0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