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瑞教授与汉语史研究
[Abstract]:As a member of Princeton School, Professor Luo Jerry's main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n be seen in two aspects. One is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re-examine Gao Benhan's basic assumptions, such as rhymes are not the only basis for perspective. The second is to try to reconstruct the ancient Fujian language and reveal the exceptions of the Min language spoken by Gao Benhan. His Chinese monograph is a textbook of Chinese general theory in the western world, with a far-sighted vision and exquisite writing.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分类号】:H1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荣;;关于方言研究的几点意见[J];方言;198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艳锋;;孟州方言中的入声[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雷励;;湖南安化界牌话的连读变调[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宋洪民;段玉裁的困惑与中国语言学的走向——历史语言学的吸纳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发展的逻辑必然[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庄初升,林立芳;曲江县白沙镇大村土话的小称变音[J];方言;2000年03期
5 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方言;2004年01期
6 伍巍;王媛媛;;广州音系舌根声母kw、k‘w讨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邵慧君;;论粤方言i、u介音韵母——由粤西方言说起[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王春玲;;汉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综合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张振兴;;说摆事实讲道理[J];汉语学报;2012年03期
10 谢奇勇;;论李荣之“考本字”[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征;;唐山玉田方言音系[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马德强;重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余跃龙;《等韵精要》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罗言发;澳门粤语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成因[D];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华平;来宾小平阳侬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国栓;安国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郭玉贤;桂林市穿山乡平话[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杨希英;桂林市朝阳(西村)平话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雪霞;“NP的VP”探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秦筠;镇江市区方言“n、l不分”情况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鲁科颖;四川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孙越川;都江堰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炜宏;当代澳门粤语合口舌根音声母[kw][k‘w]的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刘秀燕;中古入声字在广平方言中的读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无未;邸宏香;;汉语史研究基本理论范畴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2 ;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J];汉语学报;2009年01期
3 ;首届汉语史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中国语文;1997年06期
4 李俊征;汉语史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应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5 钟欣;;新世纪汉语史发展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6 楼笑笑;;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三先生纪念会暨汉语史、敦煌学国际会议综述[J];国际学术动态;2003年01期
7 王建军;;语言科技新思维与汉语史研究的现代化[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邹德文;汪银峰;;汉语史分期研究分歧探因[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9 颜丽;;鉴宝之法眼,取材之郢斤——汉语史语料学的开创之作《汉语史语料学》[J];汉字文化;2007年04期
10 吴礼权;;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副词[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董志翘;赵家栋;;敦煌文献中并不存在量词“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智燕;五十年心血结晶的汉语史[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刁晏斌;引入现代汉语史的观念[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语言所 祖生利;学者气度 诗人情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新世纪汉语史发展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张伟摘;中国高校人文科学“十五”期间研究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张丹丹 徐寿松;“孔子热潮”:是“流行”还是“回归”[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谢颖;共同与多样,并行不悖[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记者 毕全忠 温红彦;浙大人文社科研究拓展新空间[N];人民日报;2000年
9 王黎黎;两汉语言研究又出新成果[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记者宋晖;学者建议设立语言国情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巧琴;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姚美玲;唐代墓妼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继娥;殷墟甲骨卜辞祭祀动词的语法结构及其语义结构[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进安;《韵学集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雷莉;《国语》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娜;基于《汉语大词典》的民国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陈丹丹;汉语史上关系从句的类型学考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静;《晏子春秋》副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时昌桂;“替”的虚化历程及相关问题[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彭馨莹;汉语史专书词典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潘福刚;《琵琶记》助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晶;司马彪《庄子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韩鑫;《六度集经》代词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侯水霞;《南村辍耕录》词汇及语料价值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吴敏;《老学庵笔记》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张旭;《元朝秘史》词汇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明媚;《杂宝藏经》副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8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0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