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极高量词语探析
[Abstract]:After analyzing the sentence mean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with high or maximum semantics in the network in recent year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main means of expressing extremely high semantics: shape position, very high expression of location components, extremely high expression of complement components, and very high quantity of expression of predicate center itself, the main types of quantity expressed are action extremely high quantity, psychological extremely high quantity and high nature quantity. Some extremely high quantities of words have visual, auditory, dynamic and other image color meaning. From the theories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psycholog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are news facts, the strateg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y of netizen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this kind of word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许昌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艳;;心理学理论视角的网络去个性化现象分析——从弗洛姆到罗洛梅的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韩容洙;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3 陈颖;;简论程度副词的程度等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周娟;;“暴”类新流行程度副词的多维考察[J];修辞学习;2006年06期
5 冯智敏;朱洁;;公益广告的攻心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路崴崴;;“V一下”结构语义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周守晋;“主观量”的语义信息特征与“就”、“才”的语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张洁;;温州方言词“显”的语法·语义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李湘;;“V+-量N”结构对量词的选择与限制[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7 朱淑贞;;去个性化研究综述[J];才智;2011年03期
8 荣丽华;;状态形容词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刘海燕;;汉语量词重叠能力不平衡性现象考察[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10 楼枫;;烟台方言程度副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方芳;李斌;;基于语料库的数量名短语识别[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阚明刚;王燕;王华英;;“非常”、“特别”还是“相当”——基于语料库的用法计量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艳楠;副词作状语的移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7 吴慧颖;“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叶丹;黄石方言量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海英;南安方言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亚冷;泉州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2 张桂宾;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侯晓红;从网络社会的去个性化现象看网络道德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王椿阳;杨鹏;李春莉;;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现象浅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韩容洙;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6 韩容洙;我是怎样教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副词的[J];汉语学习;1994年02期
7 段业辉;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1995年04期
8 严辰松;语言如何表达“言之有据”——传信范畴浅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徐晶凝;关于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J];南开学报;1998年05期
10 肖盟;;网络文化对青年道德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博览平台[J];小学教学设计;2009年03期
2 李天广;;网络词语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9期
3 陈明;高媛;;浅谈网络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4 刘洁;;论修辞在网络词语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0年14期
5 戴军明;;网络词语的造词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6 灵帆;;2008年最流行的网络词语[J];可乐;2008年11期
7 王媛媛;;关于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考察[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2期
8 张陈晨;;浅谈网络词语“杯具”[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9 郑悦怡;;2007~2008年热门网络流行语汇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6期
10 张传彪;;浅谈网络词语“雷”[J];语文学刊;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语文词典中网络词语的收录[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开瑛;;专有名词与网络词语识别软件技术研究[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杨华;李红;;关于网络词语使用和规范问题的观察与思考[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肖惠萍;;网络媒体语言的直白少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研究课题组 ;金惠淑;;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概论[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匡倩;;词语的表达色彩和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魏玮;;如何用俄语表达中国网络语言——“雷”和“山寨”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锡运;徐大平;;键合图在火电厂热工对象建模中的应用[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星;;网络语言:发展中彰显无限魅力[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锋;网络词语的社会心理映射[N];工人日报;2009年
2 郑传海;平安工地建设资金纳入计量范畴[N];中国交通报;2010年
3 谭相彬;高考慎用网络词是负责任的态度[N];深圳商报;2011年
4 金慧;药物的剂量、常用量、极量和致死量[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丰捷;看语言怎样影响生活[N];光明日报;2010年
6 孙曼均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发展与规范:语言热点问题中的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石子砚;从表达机制看“震撼力新词”的流行[N];工人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范昕 实习生 包慧烨;谁懂“孩纸,你肿么了?”[N];文汇报;2011年
9 俞雍思;网络语言欲冲击汉语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实习生 张文绩;“粉丝”、“PK”入文,,违法?[N];上海金融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SYEDA ARZOO RIAZ(阿珠);汉语与乌尔都语量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侃;现代汉语高量级程度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刘公祥;有限维基本Hopf代数的分类及相关主题[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柏威;俄汉语量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黄芳;先秦汉语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侯昌硕;衍生与借用—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倩;现代汉语增量与减量构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璐羽;稳态网络词语在平面媒体中的使用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万朵;网络词语在平面媒体中的传播情况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文鹏;近十年网络词语发展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伊拉;中俄网络词语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安志伟;网络词语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婷婷;网络词语造词法及语用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马平;2006年-2011年度网络热词知晓度调查与分析[D];广州大学;2012年
8 李莉;网络词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丽;近五年(2006-2010)网络新词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谢晓鸣;网络词语产生的隐喻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9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0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