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论元增值的工作模式及认知机制
发布时间:2019-09-09 19:24
【摘要】:动词的论元结构在语言使用中可能会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动词的论元可能会出现增值。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动词的论元增值。由于此类现象的使用日趋频繁,已有不少学者研究和分析了此类现象。尽管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注意到此类现象的非常规语言事实,但是在其产生的工作模式及认知机制两个方面尚未给出较为系统的阐述和分析,这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本文主要分析动词的论元增值现象。通常来讲,动词的论元增值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动宾结构接宾语,即“V_t+NP_1NP_2’结构;一种是,不及物动词接“一个宾语,即“V_i+NP”结构;最后一种是V_i+NP_1NP_2’结构。此类用法在过去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不规范的。之前语言学家从不同层面来研究此类现象(如句法,语用,语义),但是都无法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所以,本篇论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这类现象并解答相关问题。 本文将用构式语法来解释动词论元增值的工作机制。增值的论元来源于其独立的构式意义,该构式意义不随着放入该构式的语言单位而发生改变。当动词进入某构式时,该动词与构式发生作用,构式将其自身的意义赋予给动词,从而动词的论元实现了增值。 而通过对大量的语言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认识到动词论元增值的认知机制是隐喻隐射和隐喻扩展。相关领域的大部分学者都认同:隐喻在日常生活中和人们的认知中大量存在,在构建人们认知系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试图解决关于动词论元增值的遗留问题。动词的论元增值来源于构式意义,凸显和语言的使用频率是此类现象产生的动因,而隐喻隐射则是动词论元增值的认知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4
本文编号:2533802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正光,崔刚;语法原型与及物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2 刘晓林;也谈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熊仲儒;论元的句法实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刘正光;论转喻与隐喻的连续体关系[J];现代外语;2002年01期
5 华玉明;试探动宾动词加宾语流行的根由[J];语文建设;1997年10期
6 沈家煊;;句式和配价[J];中国语文;2000年04期
7 王朝阳;;隐喻与转喻的对比研究[J];作家;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533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