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字正音兼论广州话η声母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7;H1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宗世海;粤方言区大学生普通话习得中的方音负迁移现象调查报告[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吴慧坚;试析广州话中的英语外来词[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杨文滢;广东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特殊障碍分析[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邵慧君;;粤西茂名地区粤方言语音特点综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朱少华;英语中汉语粤方言借词研究[J];现代外语;1995年04期
6 杨诎人;;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塞音持阻时长研究[J];现代外语;2006年01期
7 朱珊;英汉音节结构比较和语音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03期
8 罗伟豪;;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的广州音[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汉话广州话[J];黄金时代;2010年09期
2 罗伟豪;;穗港语音规范问题及若干字音的异同[J];当代港澳;1994年01期
3 小广;;“维尼仔”效应[J];黄金时代;2007年03期
4 黄小娅;;试论广州方言的基本特征词“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粤语与推普之争,文化宜多元共生[J];黄金时代;2010年08期
6 覃远雄;;南宁白话的“捱”字句[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庆祝詹伯慧教授80华诞从教58周年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J];方言;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贝先明;;广州话单字调的音高和时长[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3 冯颖雅;;A PHYSIOLOGICAL ANALYSIS OF VOWEL NASALIZATION IN BEIJING MANDARIN AND HONG KONG CANTONESE[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雷楠;;凤凰山畲语词汇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5 曾性初;;中国语文的特征与学习[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K.K.Luke;LeeWai-Sum;;A Phonetic Study of the Prosodic Properties of Bisyllabic Compounds in Hong Kong Cantonese[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丘峰冿;;Temporal Patterns of Nasal Airflow Movements in Hong Kong Cantonese[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8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刘艺;;香港粤语声调的分组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向柠;;广州“地方普通话”单字调的声学实验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希;推普和讲广州话有冲突吗[N];广州日报;2005年
2 新周;城市进化,方言退化[N];大连日报;2007年
3 陈贤庆;从官话到普通话[N];中山日报;2007年
4 记者 陈慧;农村大妈不讲普通话难买菜[N];中山日报;2008年
5 杨锡彭;汉语共同语标准音的选择[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本刊特约撰稿 欧阳觉亚;海南方言岛:移民文化活化石宝库[N];海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墨;普粤之争没事找事[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罗莎;“粤语保卫战”,莫要跑偏[N];中国财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陈振凯;保护方言留存民族记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子岩;发展华文教育正当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小燕;广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对句子表述性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2年
2 刘春梅;广西平南(官成)话语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陈潮忠;香港回归前后普通话使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甘于恩;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7 李立林;东莞粤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汤翠兰;广东新会司前话的音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翁砺锋;高阳片粤语的音韵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黄仲鸣;香港三及第文体的流变及其语言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杰;广州话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2 陈朗;广州话否定范畴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温慧媛;澳门土生葡人广州话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黄燕红;广州话语调的音系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5 吴筱颖;广州粤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陈硒;现代汉语社会称呼语缺环“难点”的补偿策略[D];暨南大学;2006年
7 林俐;粤语能性述补结构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吴小敏;21世纪初番禺区服务业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胡续发;大圩杨家粤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璧菀;怀集白话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4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