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性语言法则——铭写现代形而上学的隐蔽与放纵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KS081、09CFX018、11BZW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C720031、11YJA710013、12YJA710013)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2YBA005、11YBA004)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易显飞;;试论科学哲学的中国化[J];哲学研究;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潘鸣;;符号社会化:垄断资本主义的价值渗透之路——鲍德里亚《生产之镜》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刘彦顺;妙玉新论——对妙玉的精神分析解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臧晴;;性别叙事中的悲剧意识——论《狂人日记》与《金锁记》的疯癫形象[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周小虎;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艳;;对鲍德里亚自然观点的批判[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张传彪;傅绍清;;从“假相等值”看词典的“双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康勇;;基于“语言游戏说”的汉语歇后语新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简圣宇;;“审美威慑”的日常表现——从当下房地产广告谈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牛立超;祝尔娟;;首都圈城市间的合作与治理机制——以京津为例的一个讨论[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刘海;;试论编辑的文化资本[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7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超;;科学理论的可比性问题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惠;秦文君少年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孟建伟;关于科学哲学的性质和定位问题——兼论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胡新和;科学哲学在中国——历史、现状与未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吴彤;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J];哲学研究;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谢丽君;现代性就是时代性[J];美术;2002年11期
4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5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怡;“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7 徐寅;;艺术秩序和出路问题的现代性思考[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8 殷曼i_;;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J];求是学刊;2006年01期
9 张曙光;;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J];哲学动态;2006年04期
10 周福岩;;传统道德惯习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优雅的复活或对现代性的怀旧[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福柯:不断尝试逃离“现代性”的牢笼[N];深圳特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3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35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