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要”的语义、语用功能和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8:34
【摘要】:汉语重点词的语义和语法演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二语学习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二语学习者要清楚了解并区分两个相近意义的词,需要对词的发展演变有更为清晰的了解。本文主要以“想”和“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两词在历史平面中的发展演变和共时平面下两词的区别和联系,以HSK动态语料库中的偏误例句为依据,分析了二语学习者在学习“想”和“要”时出现的偏误,并找出其偏误原因,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并针对其偏误做出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想”和“要”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研究的缘由和意义,并梳理了前人研究的成果。第二部分依据古代汉语语料库,从历时角度研究“想”和“要”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演变(年代历程),各个演变义项之间的联系,了解到“想”和“要”最初由实义动词演变为助动词,然后虚化成为话语标记,其语用功能不断扩大。并对两词的语法化诱因从语言内部、外部环境和认知心理三方面分析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从共时平面分析两者的区别,主要以语义、语法和语用三方面为主,以能愿动词角度对“想”和“要”进行比较,发现“要”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多于“想”。第四部分以现代汉语语料库和HSK语料库为依据,以能愿动词为角度,研究二语学习者学习“想”和“要”的偏误类型和缘由,并从教师自身提高、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完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教学建议和教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95.3
本文编号:2730085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华丽;;能愿动词“要”的主要语法化机制[J];考试周刊;2009年10期
2 郭昭军;尹美子;;助动词“要”的模态多义性及其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2008年02期
3 马贝加;“要”的语法化[J];语言研究;2002年04期
4 卢卓群;助动词“要”汉代起源说[J];古汉语研究;1997年03期
5 张维耿;助动词“想”和“要”的区别[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丽梅;汉语情态动词“要”的认知研究:情境化视角[D];河南大学;2015年
2 王统尚;汉语将来时标记的来源和语法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姣;能愿动词“会”的缺词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D];河南大学;2017年
2 赵晓霞;“想”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3 邹雪萍;对日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龚伶俐;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能愿动词“要”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艺燃;意愿类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纪明俐;现代汉语“要X”类连词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倪菊华;现代汉语“要”的情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刘卓;情态动词“要”的个案研究补论[D];延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0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73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