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副词的评价视角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景元;;网络热点事件文本中评价的功能及其实现[J];武陵学刊;2012年05期
2 杨利芳;;评价的认知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陈景元;周国光;;时空域管控的现代汉语评价[J];求索;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荣;徐丽萍;;“超X”类词的来源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吴振华;虚词与李义山近体诗所表现的情感与心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孔令达,傅满义;儿童语言中副词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胡琪;;“却”与“倒”的语义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张丽;;试论格式“非……不可”及相关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曾思渝;;谈对外汉语中副词“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胡静敏;;程度副词“非常”与“格外”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张丽萍;;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二项和多项并列词组研究(英文)[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郝敏;;现代汉语“不+NP”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邬述法;《九章算术》虚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欢;词汇短语与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庆君;汉语话语中的时间表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雪琴;;维吾尔族预科生现代汉语副词“就”偏误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2 王恩旭;;副词“都”的句法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2期
3 魏文君;;现代汉语中副词“就”的篇章功能[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5期
4 陈颖;蔡峥;;小议副词“真”和“很”[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5 芜崧;;“当然”的表义功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唐为群;;副词“本来”和“本来”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程美珍;关于“多(么)”在感叹句中作状语的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2期
8 殷何辉;;比评性同语式的句法语义特征[J];汉语学报;2006年04期
9 姚小鹏;姚双云;;“不X”类副词的语法化与表义功用[J];汉语学习;2010年04期
10 沈文玉;;包头方言中若干虚词的用法[J];阴山学刊;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斌;陈小荷;;汉语褒贬词语的褒贬指向问题初探[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邓英;;基于说话人的对话语音分割[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3 艾妮;;谏劝中委婉格运用的“源”与“流”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高娃;红英;;现代蒙古语副词搭配规律初探[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茜;;方式副词“赶紧”、“赶快”和“赶忙”的共时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徐祖友;;评《现汉》“然”尾词中的副词[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7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颖;;日中机器翻译中汉语副词的数据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10 梁在明;霍光利;;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与理解[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主持人 志勇;回国篇①[N];国际商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贾婧;口语翻译:突破语言通讯障碍的“法宝”[N];科技日报;2007年
5 徐家永;要注意三种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引甫;颇具特色的语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7 丁文曦;说话连“嗯”带“啊”,口头语后面的另类道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王如辰;“忽悠忽悠”东北话[N];吉林日报;2005年
9 李爱军;面向言语工程的情感语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黄继林;不得[N];扬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帅梅;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3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潘国英;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慧贞;韩汉多层状语连用语序对比[D];延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春飞;《左传》中状态副词的类别及其语法功能[D];暨南大学;2010年
2 侯海芹;3-6年级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副词偏误的考察分析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林萍;反义副词“至多”、“至少”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刘丞;单音复述副词构成的前项隐含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静;隆安丁当平话副词系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顿婷;现代汉语“何X”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忍;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个案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淑贤;《宋书》双音节副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丰莎;湖南省湘阴县长康镇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雪;副词“总”的多维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5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73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