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允让动词到强调代词标记——人称代词语用编码的一种来源方式
发布时间:2021-02-08 03:14
在人称代词中进行语用信息的编码,是东亚、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区域语言类型特征,比如汉语吴方言、徽方言就具有丰富的论元性强调代词库藏。本文以吴语温州方言为例,在分析其词形构造和句法、语用功能的基础上,讨论从允让动词到强调代词标记的演变。这种演变方式尚未见于其他语言报道,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人称代词的语用编码与强调代词
1.1人称代词的语用信息编码
1.2强调代词与强调标记
二、温州方言人称代词系统及其构造
2.1温州方言的普通代词与强调代词
2.2强调代词的词汇化测试
三、强调代词的句法、语用功能
3.1句法功能
3.1.1简单句
3.1.2复杂句
3.1.3小结
3.2语用功能
3.2.1对比性:基本语用功能
3.2.2对比性在语境中的功能扩展与弱化
3.2.3小结
四、强调标记“丐”的历史演变
4.1已有研究述评
4.2从允让动词到强调标记
4.3相关平行演变现象
五、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本字与语音、语义、语法化过程——以平阳瓯语发语词“匄(给)”为例[J]. 许小颖. 学术交流. 2009(12)
[2]《人称范畴》介评[J]. 刘丹青,强星娜. 南开语言学刊. 2009(01)
[3]方言与修辞的研究接面——兼论上海话“伊讲”的修辞动因[J]. 陶寰,李佳樑. 修辞学习. 2009(03)
[4]类型学与方言学[J]. 刘海燕,Bernd Kortmann. 方言. 2004(02)
[5]先秦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的分别[J]. 洪波. 语言研究. 2002(02)
[6]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刘丹青,徐烈炯. 中国语文. 1998(04)
[7]论北部吴语一种代词前缀“是”[J]. 陈忠敏. 语言研究. 1996(02)
[8]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J]. 洪波. 语言研究. 1996(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研究[D]. 吴越.浙江大学 2019
[2]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D]. 盛益民.南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23282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人称代词的语用编码与强调代词
1.1人称代词的语用信息编码
1.2强调代词与强调标记
二、温州方言人称代词系统及其构造
2.1温州方言的普通代词与强调代词
2.2强调代词的词汇化测试
三、强调代词的句法、语用功能
3.1句法功能
3.1.1简单句
3.1.2复杂句
3.1.3小结
3.2语用功能
3.2.1对比性:基本语用功能
3.2.2对比性在语境中的功能扩展与弱化
3.2.3小结
四、强调标记“丐”的历史演变
4.1已有研究述评
4.2从允让动词到强调标记
4.3相关平行演变现象
五、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本字与语音、语义、语法化过程——以平阳瓯语发语词“匄(给)”为例[J]. 许小颖. 学术交流. 2009(12)
[2]《人称范畴》介评[J]. 刘丹青,强星娜. 南开语言学刊. 2009(01)
[3]方言与修辞的研究接面——兼论上海话“伊讲”的修辞动因[J]. 陶寰,李佳樑. 修辞学习. 2009(03)
[4]类型学与方言学[J]. 刘海燕,Bernd Kortmann. 方言. 2004(02)
[5]先秦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的分别[J]. 洪波. 语言研究. 2002(02)
[6]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刘丹青,徐烈炯. 中国语文. 1998(04)
[7]论北部吴语一种代词前缀“是”[J]. 陈忠敏. 语言研究. 1996(02)
[8]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J]. 洪波. 语言研究. 1996(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研究[D]. 吴越.浙江大学 2019
[2]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D]. 盛益民.南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23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2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