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拟声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04:40
《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在我国语言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开创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在文字方面,首创了部首检字法;在训诂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字义说解体系;在声韵方面,辨识声读、探求语源,建立了形声系统,是研究汉语及汉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本文以《说文》拟声词为研究对象,对其意义类别、编排体例、形义关系和音义关系以及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本文正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说文》拟声词的概况、《说文》拟声词的编排体例和训释方法、《说文》拟声词的语义分类、《说文》拟声词的形音义关系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说文》拟声词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以及本文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拟声词的判定标准进行说明,并对《说文》中拟声词进行描写。第三部分对拟声词的编排体例和释义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归纳总结拟声词的编排体例和释义方法。第四部分对拟声词进行系统的语义分类,将拟声词划分为五大类,分别是人物类、动物类、器物类、自然类和其他类。本文在参阅相关典籍的基础上,对拟声词的词义进行系统的考释并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考察《说文》拟声词的进行存废情况。第五部分从字形和声韵分布的角度揭示拟声词...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说文解字》拟声词概况
(一)拟声词的界定和取舍
(二)《说文解字》拟声词的概况
(三)《说文解字》拟声词分布说明
二、《说文解字》拟声词的编排体例和训释方法
(一)《说文》拟声词的编排体例
(二)《说文》拟声词的训释方法
三、《说文解字》拟声词的语义分类
(一)人物类
(二)动物类
(三)器物类
(四)自然类
(五)其他类
四、《说文解字》拟声词的特点
(一)《说文》拟声词的形义关系
(二)《说文》拟声词的音义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字素分析法在民国新生词中的应用举隅——兼论表音字素义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J]. 李娜,林鹤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2]AABB式象声词的产生与发展[J]. 赵爱武,汤欣. 湖北社会科学. 2014(01)
[3]《诗经》中双音象声词的语义构成及其形义特征[J]. 赵爱武. 诗经研究丛刊. 2013(03)
[4]明清小说中的象声词[J]. 赵爱武,陈清芬. 长江学术. 2013(01)
[5]元曲象声词研究[J]. 赵爱武. 语文知识. 2012(02)
[6]唐诗宋词中的象声词[J]. 赵爱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7]《说文解字》从“”之字研究[J]. 洪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2)
[8]浅析《诗经》中的拟声词[J]. 李婵.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5)
[9]近20年汉语象声词研究综述[J]. 赵爱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2)
[10]汉字的系统性与词汇的系统性[J]. 周光庆.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2)
硕士论文
[1]《全唐诗》拟声词研究[D]. 韦明凤.湘潭大学 2011
[2]《说文》《广韵》声音词研究[D]. 赵娜.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26797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说文解字》拟声词概况
(一)拟声词的界定和取舍
(二)《说文解字》拟声词的概况
(三)《说文解字》拟声词分布说明
二、《说文解字》拟声词的编排体例和训释方法
(一)《说文》拟声词的编排体例
(二)《说文》拟声词的训释方法
三、《说文解字》拟声词的语义分类
(一)人物类
(二)动物类
(三)器物类
(四)自然类
(五)其他类
四、《说文解字》拟声词的特点
(一)《说文》拟声词的形义关系
(二)《说文》拟声词的音义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字素分析法在民国新生词中的应用举隅——兼论表音字素义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J]. 李娜,林鹤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2]AABB式象声词的产生与发展[J]. 赵爱武,汤欣. 湖北社会科学. 2014(01)
[3]《诗经》中双音象声词的语义构成及其形义特征[J]. 赵爱武. 诗经研究丛刊. 2013(03)
[4]明清小说中的象声词[J]. 赵爱武,陈清芬. 长江学术. 2013(01)
[5]元曲象声词研究[J]. 赵爱武. 语文知识. 2012(02)
[6]唐诗宋词中的象声词[J]. 赵爱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7]《说文解字》从“”之字研究[J]. 洪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2)
[8]浅析《诗经》中的拟声词[J]. 李婵.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5)
[9]近20年汉语象声词研究综述[J]. 赵爱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2)
[10]汉字的系统性与词汇的系统性[J]. 周光庆.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2)
硕士论文
[1]《全唐诗》拟声词研究[D]. 韦明凤.湘潭大学 2011
[2]《说文》《广韵》声音词研究[D]. 赵娜.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26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2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