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形”组合顺序及关系
发布时间:2021-04-07 04:33
量词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类词,也是汉语区别其它语言的特征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汉语量词搭配的研究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在与其它词类搭配的问题上,前人局限于与名词、动词搭配的研究上,而在与形容词搭配的问题上关注的比较少,讨论也比较粗略,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察,对“数、量、形”组合的三种结构,即:“数+形+量”、“数+量+形”和“形+数+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充分描写的基础上,来探求它们之间用法的细微差别。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数、量、形”组合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第二章 “数+量+形”分析
2.1 “数+量+形”中数词考察
2.1.1 数词为“一”
2.1.2 数词为“基数词”
2.1.3 数词省略
2.2 “数+量+形”中量词考察
2.2.1 关于量词的分类
2.3 “数+量+形”中形容词考察
2.4 其它
第三章 “数+形+量”分析
3.1 “数+形+量”中数词考察
3.1.1 数词为“一”
3.1.2 数词为“基数词”
3.2 “数+形+量”中量词考察
3.3 “数+形+量”中形容词考察
3.4 其它
第四章 “形+数+量”分析
4.1 “形+数+量”中数词考察
4.2 “形+数+量”中量词考察
4.3 “形+数+量”中形容词考察
4.4 其它
第五章 三种结构的对比分析
5.1 从词组的结构类型来看
5.2 从句法功能上来看
5.2.1 “数+量+形”句法功能
5.2.1.1 充当主语
5.2.1.2 充当谓语
5.2.1.3 充当宾语
5.2.1.4 充当定语
5.2.1.5 充当状语
5.2.1.6 充当补语
5.2.2 “数+形+量”句法功能
5.2.2.1 充当宾语
5.2.2.2 充当定语
5.2.2.3 充当补语
5.2.3 “形+数+量”句法功能
5.2.3.1 充当谓语
5.2.3.2 充当定语
5.2.4 其它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量短语中间插入形容词“大”和“小”的分析[J]. 杨静. 青海师专学报. 2009(04)
[2]现代汉语“数+量+形”结构成因探析[J]. 余瑞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04)
[3]从“三斤鱼”的歧义现象看个体名词与度量词的相互搭配(二)[J]. 龙涛,杨逢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4]“数+形+量”格式中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 周希全.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5]汉语量词修饰形容词现象探因[J]. 陈秀然.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01)
[6]名词与量词组合关系研究说略[J]. 周芍. 汉语学习. 2006(01)
[7]现代汉语量词词义的发展变化[J]. 刁晏斌.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8]广州话形量词探析[J]. 李亮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9]浅议“数+形+量+名”结构[J]. 严小香.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10]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及其对句法行为的影响[J]. 石毓智.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2)
硕士论文
[1]古代货币量词研究[D]. 胡萃.西北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中特殊的量词式结构[D]. 李欣.辽宁师范大学 2008
[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量词释义研究[D]. 曹向华.河北师范大学 2007
[4]现代汉语“一+量+形”格式研究[D]. 何晓霞.上海师范大学 2007
[5]“数+形+量”结构的构造[D]. 罗旋.广西师范大学 2007
[6]汉语名量词的表量功能与非表量功能[D]. 王倩.曲阜师范大学 2006
[7]名词与量词关系考察[D]. 周丽颖.广西大学 2004
[8]《三国志》量词研究[D]. 马芳.山东师范大学 2003
[9]唐五代量词研究[D]. 游黎.四川大学 2002
[10]元代量词研究[D]. 彭文芳.广西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22807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数、量、形”组合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第二章 “数+量+形”分析
2.1 “数+量+形”中数词考察
2.1.1 数词为“一”
2.1.2 数词为“基数词”
2.1.3 数词省略
2.2 “数+量+形”中量词考察
2.2.1 关于量词的分类
2.3 “数+量+形”中形容词考察
2.4 其它
第三章 “数+形+量”分析
3.1 “数+形+量”中数词考察
3.1.1 数词为“一”
3.1.2 数词为“基数词”
3.2 “数+形+量”中量词考察
3.3 “数+形+量”中形容词考察
3.4 其它
第四章 “形+数+量”分析
4.1 “形+数+量”中数词考察
4.2 “形+数+量”中量词考察
4.3 “形+数+量”中形容词考察
4.4 其它
第五章 三种结构的对比分析
5.1 从词组的结构类型来看
5.2 从句法功能上来看
5.2.1 “数+量+形”句法功能
5.2.1.1 充当主语
5.2.1.2 充当谓语
5.2.1.3 充当宾语
5.2.1.4 充当定语
5.2.1.5 充当状语
5.2.1.6 充当补语
5.2.2 “数+形+量”句法功能
5.2.2.1 充当宾语
5.2.2.2 充当定语
5.2.2.3 充当补语
5.2.3 “形+数+量”句法功能
5.2.3.1 充当谓语
5.2.3.2 充当定语
5.2.4 其它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量短语中间插入形容词“大”和“小”的分析[J]. 杨静. 青海师专学报. 2009(04)
[2]现代汉语“数+量+形”结构成因探析[J]. 余瑞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04)
[3]从“三斤鱼”的歧义现象看个体名词与度量词的相互搭配(二)[J]. 龙涛,杨逢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4]“数+形+量”格式中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 周希全.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5]汉语量词修饰形容词现象探因[J]. 陈秀然.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01)
[6]名词与量词组合关系研究说略[J]. 周芍. 汉语学习. 2006(01)
[7]现代汉语量词词义的发展变化[J]. 刁晏斌.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8]广州话形量词探析[J]. 李亮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9]浅议“数+形+量+名”结构[J]. 严小香.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10]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及其对句法行为的影响[J]. 石毓智.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2)
硕士论文
[1]古代货币量词研究[D]. 胡萃.西北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中特殊的量词式结构[D]. 李欣.辽宁师范大学 2008
[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量词释义研究[D]. 曹向华.河北师范大学 2007
[4]现代汉语“一+量+形”格式研究[D]. 何晓霞.上海师范大学 2007
[5]“数+形+量”结构的构造[D]. 罗旋.广西师范大学 2007
[6]汉语名量词的表量功能与非表量功能[D]. 王倩.曲阜师范大学 2006
[7]名词与量词关系考察[D]. 周丽颖.广西大学 2004
[8]《三国志》量词研究[D]. 马芳.山东师范大学 2003
[9]唐五代量词研究[D]. 游黎.四川大学 2002
[10]元代量词研究[D]. 彭文芳.广西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2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22807.html